九江文史 | 妙丽庄严鸡鸣寺

作者:周斌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先有云岩寺,后有分宁县。宁州古城内的云岩禅寺历史悠久,在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分宁设县之前就已经创建,几百年间高僧云集法席庄严。黄庭坚在《云岩禅院记》写道:云岩寺“隐隐谹谹,闻者动心;肃肃雍雍,观者拱手”,从而声名远播。明代宁州同知林春泽誉其为“修江第一禅林”。黄龙山下黄龙寺,超惠建寺,慧南衍派,黄龙宗遂成为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寺即为黄龙宗的祖庭,还被僧俗两界誉为“法窟”。

宁州古城西边郊外鸡鸣山上的鸡鸣寺,没有云岩寺历史久远,没有黄龙寺地位尊崇,但千百年来,却暮鼓晨钟不停,殿堂香火不断,路上香客络绎,演绎了屡废屡兴法脉赓续的传奇。

鸡鸣山地处修水北岸,宁州古城西边通远门外,其山脉发幕阜,其水滢流修水,重峦叠嶂青峰峭绝,中有一峰,高达二百余丈,周遭七里有余,“形如卓笔,人迹罕到”。每每夜静风清之时,常常能听到雄鸡鸣唱,其声绝类鹍鹤一类,此山遂名为鸡鸣山。

清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乡试举人查望洋有一次登上五里坳,遥望鸡鸣峰,只见鸡鸣峰雄踞群峰之巅,拔地而起,仿佛天外飞来。感觉山峰化作了天鸡鸣叫,鸣叫一声群峰低首,臣服于鸡鸣峰的凌威之下;再次鸣叫,群峰无不惊心动魄战栗不已。鸡鸣峰不仅有让人望而生畏不怒自威的霸气,还有“秀如娥眉女,犀潭鉴影清”清新秀丽的一面。面对鸡鸣峰,查望洋想到很多很多,于是,写下了《五里坳望鸡鸣峰》一诗:

连山森茅戟,雄长环相争。

天外一峰来,化作天鸡鸣。

一鸣万峰低,再鸣万峰惊。

如战降肉袒,如晋主夏盟。

锐如古弼头,笔公呼欲应。

秀如娥眉女,犀潭鉴影清。

其下乳泉碧,瀹茗浮花轻。

惜遗又新记,思补鸿渐经。

往日随樵子,芒履穿云行。

羊肠屡回转,鸟道纡纵横。

有似著文家,千曲无一平。

抚怀怡旧陟,揽景回新情。

望望蓝舆中,江水隔盈盈。

传说《太平广记》中的徐仙姑、八仙中的何仙姑都在鸡鸣山炼过仙丹,并在山顶留下了炼丹坛炼丹炉等遗迹。明代嘉靖初年,有个名叫刘德保的高僧,在晚上一边口念佛号,一边追赶老虎。老虎跑入鸡鸣山,刘德保也追入鸡鸣山,在追赶的路上,发现旁有一块巨石,其形状极像天神。从第二天开始,刘德保一边四处化缘募捐聚集资金,一边请人凿石雕像,将巨石雕成元天上帝法身,同时,砍伐榛莽,构建寺庵,并依山名命名为鸡鸣寺,这就是鸡鸣寺的肇始滥觞。未过几年,刘德保因病而殁,寺务后继无人,寺庙殿宇无人照料,风吹雨淋屋漏墙倒,寺庙遂告倾圮。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时光流逝到了隆庆年间,高僧宏中看到鸡鸣寺一幅破败景象,甚觉不安,于是,立下一定要维修完善好鸡鸣寺的坚定志向。从此之后,宁州八乡豫章十县,无论是通衢大道还是僻壤山乡,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风峭雨凉,都能看到宏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募捐化缘的路上,都能看到其疲惫的身影,听到其坚定笃实的足音。

同时,请来工匠,在修水岸边鸡鸣山麓,修筑礼圣亭。亭傍江岸,上望云天下临无地,一江碧水滚滚东流,犀津古道蜿蜒西去,对岸的过河九狮摇头摆尾,直欲腾云而起御风而去。登山之路朝佛之道,从古城通远门至礼圣亭,从亭旁右折上山。路随山势,时而山谷时而山岭,婉转曲折九曲回环。路旁溪声淙淙,林中百鸟和鸣,树翠草绿英丽花妍,好一派引人入胜的山水风光。路上,建有凉亭,可供游人香客休息。亭檐下赫然一块匾额,上题“趋朝瞻圣”四字。

快到鸡鸣寺时,有百多级石台阶,攀上台阶之后,远远地看见一座楼阁横跨在一座桥上。走近一看,原来是观音阁,阁中敬奉的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往上看去,只见疏林密竹之间,有屋宇殿堂几座,其排列极像下垂的流苏。由于鸡鸣山山高坡陡,建寺基址狭窄逼仄,所有建筑只好依山就势,前部坎陡崖高,后部就崖做墙,寺庙殿堂一进三重,三重都悬有匾额,一重题“北极佑圣”,二重为“净业”,三重为“持斋”。整片殿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前遮后掩重檐叠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佛像庄严罗汉威风,木鱼声声梵音阵阵,信士云集虔诚恭敬。

明代万历年间,致仕而归的乡贤周贲和朋友游玩鸡鸣寺后,写下了《鸡鸣山寺记》(文载《义宁州志》),用“宫殿阁道,妙丽庄严”八字,对寺庙景观进行了高度概括。

鸡鸣寺由于地处修江岸边城郊近畿,加上青山陌陌溪流汩汩,茂林修竹环境清幽,除了香客不断之外,也是文人墨客探幽雅集、商民百姓登山游玩的趋之若鹜之地。文士郑祖勋在重游鸡鸣山和鸡鸣寺后,写下了《重游鸡鸣山寺》一诗:

深山曾此听鸡鸣,几度来游景物更。

极目沧桑增感慨,长眉老衲笑逢迎。

上方花好偏宜雨,佛国风光转爱晴。

静憩禅堂忘坐久,茶香多少活泉烹。

此诗对山中景物荣枯相继四季更换,雨歇风停之后山花更艳,长眉老和尚笑脸相迎等事物进行了描写,尤其是寺僧端来的用新鲜山泉水烹煮的山茶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就在禅堂里休息憩坐了许久而忘记了归程。

有的人深喜鸡鸣山超然世外清幽寂静,尤其是夜晚月明星稀山空声寥,正是读书的好去处,有的书生就借住在寺庙中发奋读书。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乡试举人周学山曾经很长时间在此读书,当时正逢山花成霞杜鹃啼魂,不免心中诗意荡漾,按捺不住,提笔写下了《春日读书鸡鸣山寺》一诗:

山窗岑寂探真元,曲径萧然别有村。

花气薰残蝴蝶梦,春山啼老杜鹃魂。

酒能破闷颜先醉,书可消愁眼易昏。

静听鸡鸣分舜蹠,夜深灯火细评论。

禅房真是化人家,坐我青毡兴倍奢。

野水绿侵桥上竹,山花红接岭头霞。

题来蕉叶摹怀草,步到经台味法华。

怪底俗尘无处入,松风漠漠白云遮。

兵燹战乱贼寇盗匪,造成鸡鸣寺屡兴屡废,屡废屡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几近废墟一片,时有野猪山麂造访。居士胡金莲见之心疼不已,暗自下定决心,一定竭尽全力,尽量将殿宇恢复,重现全盛时期的辉煌。胡金莲圆寂之后,居士释智盛接过衣钵继承遗志,又跋涉在恢复重建的艰难道路上。通过几代居士僧侣的发奋努力,鸡鸣寺已经建起了大雄宝殿、祖师殿、祖师塔,还有斋堂,按照智盛的规划设想,还要建设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山门及其他配套建筑,还要找寻历代僧侣墓塔并加以修葺重新。通寺道路、桥梁等还要进一步完善,沿途的景点要精心打造,亭台要重新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引进得道高僧弘法大师入驻寺庙,从而重振寺声再旺香火,继续谱写新的传奇。

2024年8月

周斌

【作者简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书院研究会会员、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问。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