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年92岁,与老布什夫人同龄。
除了说不清痛不完的老寒腿,其他均还正常,这是我们一帮儿女的福分。可是,昨天她老人家刚想出门口溜达溜达,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磕破了右侧上脸颊,侄女当时吓得大哭,所幸只是擦伤了脸。
现在,弟弟一家照顾着她。我准备好晚餐包蒸饺的馅料,赶去看妈妈。
一进屋,妈妈正闲坐在火炕的炕头。对于东北阴晴不定的四月天,这火炕比老佛爷的暖手炉可好上一百倍还不止。
见我进来,一瞬间,妈妈没看清我的脸,问道:“你是谁呀?”
“妈啊,我是我呀!”我笑嘻嘻地等她的反映。
“是老姑娘啊!你怎么回来了?今天星期几?”她听声音听出来是我了,高兴地把我拉到炕里坐下。
“今儿周六,别人送我一些刚采的山菜,我拿来了,咱们晚上包饺子吃吧!”
看妈妈脸上的擦伤已经结痂,我一边收拾手里的山菜,一边跟妈妈闲聊:“妈,您是怎么摔倒的?头晕?还是腿软啊?”
“我待着没事做,就想走到大门口看看。走了没几步,就绊倒了。可地上没什么绊脚的东西,我也没头晕,估计还是腿跟不上趟了,就摔倒了。”
镇医院就在家对面,侄子把奶奶背到医院,清理了擦伤,看看没别的问题,才把奶奶摔倒的事通告了全家人。
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虽然常叮嘱妈妈尽量少到室外活动,可对于妈妈这样的年龄来讲,她看也看不清,听也听不清,路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走,她的活动范围实在有限。为了不让腿的力量越来越弱,还不能限制她适当地活动活动腿脚。这真有点两难。
以前,妈妈问过我:“还得几年退休啊?”
我给妈妈看山菜里一颗壮实实的苦嫩芽:“妈,您除了腿脚不好,其他的毛病都不算事。眼睛看不清咱就少看,耳朵听不清咱就少听,反正现在吃吃喝喝的都不用您操心,您就使劲地多活几年,好让我们周末都来弟弟家看您。好不好?”
正在写作文的侄女正写得头疼,让我帮她救急。
我问她:“你的作文是什么题目?”
她答:“妈妈与我之间被感动的事,可以自拟题目。”
“姑姑13岁时一次生病出疹子,连着好几天不吃饭,奶奶急的团团转,就想让姑姑能吃点饭好起来。问当时迷迷糊糊的姑姑:想要吃什么?妈妈给你做!当时全家仅有的几斤大米白面得先给老人就是奶奶爷爷的妈妈吃......”
侄女很有悟性:“我知道了。您是说妈妈的爱,那我会写了。去年冬天里在外面,妈妈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披到我身上怕我冻着。我就写这个。”
我继续给她建议:“写不出作文,平常多看看小学生作文选,看看别的孩子怎么写,自己学一学,慢慢就不怕写作文了。”
“刚才我就看了,有篇小学生作文《华表的中国梦》。姑姑我没明白,什么是华表?”
“华表的‘华’是指中华;‘表’就是表示和象征。天安门立的一对汉白玉石柱叫华表,代表着只有我们中国、中华民族才具有的传统、文化、精神、气质。”
“那立她干什么?”
“看到她,让我们不忘本。”对于一个11岁大的孩子来讲,这么解释华表太抽象了:“一个柱子,跟所谓忘本有什么关系?什么叫“忘本”?可我更不能跟她用“图腾”这样宏大、深刻的寓意来解释。
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说实在的,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连“华表”都解释不好,对此,我深以为羞。
于是,周一上班,我匆匆忙忙打开了百度,查一查“华表”这个词条,得弄清“华表”的粗浅知识:
• 悠久历史——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 实用价值——
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
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 设立目的——
天安门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内。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把故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可见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 另类功能——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现在,华表的实用性逐渐丧失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