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Pavlina阅读记录之Please Don’t Interrupt

这篇文章主要讲得是在干一件事儿时,不要被中断。和之前说得一样,大脑在不断的切换中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最好是一气呵成的状态。

有一个结论:一件事如果被打断,你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它,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错误。也有一种极端可能,这件事儿再也没被提起了。

在另一本书《心流》中也提到过,人在进入一种专注状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进入到那个状态后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是这种状态是脆弱的,就是很容易被打破,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干扰是很重要的。

干扰是分内在干扰和外在干扰的,内在就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一些思绪,时不时得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时候需要把自己拉回到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当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是如果可以做到,那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自己也会从所做的事儿当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别人干扰自己自己会要花费一些时间再次进入状态,同样的,自己去干扰别人,也会打乱别人的思维。在工作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好在现在我们有网络通信,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做了一个小的统计,我现在很少持续的学习1.5小时之上,因为没有强行的deadline驱动,仅仅是依靠一些时间管理的东西来帮助自己,但是也是很难。回想自己在大学时可以很快得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状态,现在这种感觉就很少见了。主要是问题是手机对我的影响,我尝试把手机设置成静音,在休息的间歇去进行检查,有所改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任务切换,减少大脑在切换过程中的耗损。至于1.5小时的focus block,也是最近才开始进行尝试。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些小的办法:

1、增加仪式感,帮助自己进入状态,比如在开始时有一个固定的动作。在中断后使用这个固定的动作告诉自己现在要开始进入状态了。

2、一些白噪音,也可以只带耳机不放音乐,因为长时间听音乐对耳朵不太好。

3、对于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沟通工作,可以商量好固定的时间,这样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有一个安排。

4、告诉别人自己正在进行一个focus block,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儿,不然可以在focus block之后处理。


我自己有一些保存的白噪音,或者阿尔法脑波音乐,在不好进入状态的时候使用,不知道对大脑有没有什么实质的用处,但是心理暗示还是有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5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277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094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