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蹦跳跳说英文

英文是一种语言,语言的本质就是运用和沟通。很多成年人,他们其实掌握了很多英文知识,比如词汇量、句型和语法都是有不错的积累的,但是无论怎样就是说不出口。也就是我们说的“哑巴英语”。所以如果要取得语言上实质性的进步,那么不管说得怎样,首先是要能说敢说。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行为受到外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发现外界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会本能性地将自己往外界的方向去同化。所以幼儿时期(3-8岁)是培养“敢说英文”的习惯的最佳时期。

学习一种语言,不断地练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是对于幼儿,一个爱蹦爱跳的群体,不断地反复练习是枯燥的,而且他们每次集中精神的聆听也只能持续几分钟。那么该如何达成“让幼儿主动反复练习英文” 的目的?想想自己家的小孩,最喜欢什么?是的,游戏,而且是肢体游戏!如果你和一个小孩玩游戏,你是绝对玩不过他/她的——当你已经精疲力尽的时候,他/她还会跟你说:“再来一次”!在游戏面前,他们仿佛是精力过于旺盛的小恶魔,手脚永远不会暂停。有研究发现,幼儿在肢体运动时,大脑会非常活跃,聆听力也会更加集中。

在教育学上,我们将这个理念称为“全身反应教学法TPR”。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语言,这种方法使孩子们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从听到说的学习过程。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下面列举几种实践过的全身反应方法,以英文单词教学为例:

1)拍打身体

以“hamburger”为例:双手摸头说:ham,双手摸肩膀说:bur,双手伸直拍掌说:ger。速度可以越来越快,到最后可以快到说不清,小孩会表现得很开心。

2)小手枪

教学者拿着单词卡片,任意移动卡片。小孩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扮演小手枪。引导小孩用“小手枪”瞄准移动的卡片,一边瞄准,一边说出单词,表示打中了卡片。最后,教学者可以将卡片移动至自己身体上,比如膝盖,当小孩瞄准并说出单词时,教学者可以假装被打中膝盖,装出受伤的样子。

3)木头人

教学者选择3-4个小孩站起来,教学者说一遍单词并用手掌引导孩子走近自己,孩子们也说一遍单词并走向教学者。当孩子们靠近教学者时,教学者说:“Times up”,开始捉往回跑的小孩。

教学者选择1个小孩,教学者说一遍单词并用手掌引导孩子走近自己,孩子们也说一遍单词并走向教学者。小孩走近教学者时,用手触碰卡片,并以最快速度跑回座位。教学者在卡片被触碰后,用卡片拍小孩的头顶,表示抓到。

4)123猜一猜

教学者将2张卡片藏在背后,交替地从左手和右手抽出一张卡片,小孩需要说出卡片图片的单词。教学者可以在背后交换手中的卡片,也可以加快速度,也可以稍微虚晃身体假装要抽出卡片。

5)抢苹果

教学者将几张卡片排列在地上,中间放一个苹果。选2个小孩,沿着一列卡片面对面站立。教学者说一个单词,小孩以最快速度跑到单词前面,一边跳一边说出单词3次。最后教学者说apple,开始抢苹果。

6)抢卡片

7)拍卡片

8)踩卡片

9)大声小声变变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吃过晚饭,天还尚早,我看婆婆她们在忙着收拾,我心里动了念头,何不趁这个时间带小豌豆出去玩沙? 玩沙,是我小时候一个...
    一株向往自由的狗尾巴草阅读 411评论 0 0
  • 从新疆出来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彼岸在哪里?终于结婚了,以为可以安心了,没想到那次五一事件吧,我一个人独自在家里...
    董江霞阅读 316评论 0 1
  • 长空冷,高阁寒。雨打梧桐谁成欢。狂风 怒,惊涛乱。彼岸千寻,一语阑珊。叹, 叹,叹。 百花残,泪雨崩。醉卧斜阳情难...
    f7d68d3ac3eb阅读 393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