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曙光——良渚文明特展:玉见五千年01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在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和6000多年前崧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距今约为5300年至4300年。
1936年由良渚人施昕更先生首次发现,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以“良渚文化”命名。
它通过精致绝伦的玉器、先进的稻作犁耕农具、独具风格的黑陶器、刻划在陶、玉器上的原始文字、金字塔式的高台土塚、以古城与莫角山为核心的巨型礼仪性建筑基址等,显示着东方古文明的神奇魅力,实证东方文明时代的到来。
以玉礼器为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世界同类文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先民们在那里营建了一座庞大的远古都城,无论是规模宏大的宫殿墓地、构思巧妙的高低水坝、阡陌纵横的水田沟渠,还是神秘莫测的神徽、精美绝伦的玉器、轻巧实用的工具……无不显示出他们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良渚文明以玉礼器、大型祭坛、城市三个物化形态和神权、王权、礼制三项非物化形态为典型要素,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鲜明标志,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现代和未来都提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