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祁连山最早知道它是在初中地理课上。地理老师告诉我们祁连山是我国多个地理分界线。直到今天我还清楚的记得 它是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我国200毫米年降水量分界线,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 还是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省界线。
所以我心里的祁连山似乎一直比家乡的任何一座小山都让我觉得熟悉。我也曾多次想象过祁连山的样子,但从未想过要去到祁连山一睹真容,没想到时间就是这么奇妙在多年以后我竟误打误撞踏上了祁连山。
祁连山东西长达800千米,这一路大环线我们经过了达坂山、大通山、拉脊山等基本把祁连山各个主要山岭走了个遍,才发现“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对于生活在祁连山的人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百余米的距离,祁连山一边晴空万里,一边暴雪纷飞。我想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气候变化才会感叹自然的神奇,行走的意义。
隔着车窗遥望祁连山,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目之所及全是草场,成群的牛羊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仔细凝望,黑色的、白色的牦牛和被染成彩色的羊群正在无边的草地上悠闲的漫步。它们有的卧在路边眺望远处仿佛也在欣赏这美景,有的在笔陡的悬崖上觅食,有的站立不动就好像在发呆,有的丝毫不在意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大摇大摆的过马路呢!导游告诉我们,它们可神气了,看见它们过马路司机师傅必须马上停下来,因为撞死一头牦牛要赔偿2万元,所以在这条路上约束师傅的不是红绿灯,而是这些动物们。导游还告诉我们在青海最好的就是牦牛要知道牦牛的数量比整个青海的人还多呢!
祁连的自然风貌让人震撼,祁连的历史故事更让人无限遐想。
“祁连”是匈奴语“天”的意思,说到祁连山,就不得不说到匈奴。“亡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自西汉始,祁连山一直为匈奴所掌控,这首匈奴哀歌所描述的就是祁连山冷龙岭下的大马营草原和焉支山。2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盛产宝马良驹的地方,从冷兵器时代至近代,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军马基地。直到今天,2千多平方公里的马场,仍然算得上世界级的良马基地。从西汉至现代,就在这祁连山下,汉明长城边上,西域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小月氏、骊靬、突厥、吐蕃、鲜卑、回鹘、柔然、党项人等与历朝历代的汉人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硝烟一直延续到近代,在河西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隋炀帝西行、玄奘西行、西路军北上……这一个个历史故事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关于祁连山关于河西走廊的故事。今天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当我坐在汽车上听着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时,我心中泛起无限遐想——那千百年前的西域该是多么热闹繁华,暗流涌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