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生活“场景”
火山
试行写过几篇乡村系列散文之后,有点回馈说,原来乡村生活这么有趣,看来我对农村的看法有错了。我回,你没错,有些境况我没有写出来而已,估计写出来会吓你一跳。第一,不想丑化农村;第二,农村生活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第三,农村需要耐得住、守得住。
现在的人多数浮躁,农村的宁静底气已经逐渐被掏空,甚至一些悠然生活场景也逐步消失。看到说,农村在一个个逐渐消失,我有点怅然,是的农村曾经给我很多优哉悠哉的生活,同时也让我有不少刺痛感。当然我也是坏小子、坏家伙,而且也是顽皮透顶的地步。近些年做的坏事,根本没办法和当年所比,只不过现在做的坏事更加隐秘了。这些坏我也掌握不了,我得建立一个保护罩保护自己,也得表明你想坏我,我会比你更坏。有些人说,你这么无能,早就该溜;我回,看哪些无能吧,如果对于一些不必要的作为,还逞能,你算老几!乡村的资源有限,有些东西不能过度开发,有些时候是由于欲望与饥饿的推动,人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当然也有些是涉及到好奇的。
对于未成年人多数是为了好奇以及跟风,以为他们必须成长也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当一些技能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时候,他们很容易遭受各种的评议或责难。或者说除了父母及一些对你好的人,其他人对你的呵护是比较有限的,最多还不是安抚你那玻璃心。坚韧从来都是因为见到了血、白骨,然后才做的决定;也有人受到利益和位置的吸引,表现出极为厚道和谦逊。不过时间会说明一切的,人类最终还是逃离不了贪婪的本性。有人贪婪当前的舒适环境,有人贪婪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有人耽搁于情感的泥沼,有人假装无能让人先趟,还美名曰“不敢为天下先”。
互联网与信息通路搭建之后,互联网的自动大脑功能启动,其中有些选择自动在进化着,拥有先天资源着,他们好像可以选择做一个投资家的角色,不断物色适合的人群、对象,乃至深度引诱着一些乐于者,让其几乎无法自拔。我们有时候也对乡村的眷顾,表现得异常的风情,实际上让我们自己回去,真的能够让人沉淀地呆下来吗?城市工业应该对农业反哺,实际上是配套策略与实际情况需要相互磨合的吧。有些意识到的人不一定会呆在这个地方的,如果到此一游,也只是走马观花罢了。现在的流转非常快,有些场景建立不久,就成为虚空。若非享乐与资源引导、互相鼓吹,我相信此场景的吸引,应该是有特定的人群的。
农家游乐项目,乡村场景刺激人对自然的适应,甚至有些人直接开发特别的农耕包装。乡间探险、风情游,甚至重新发掘一些特别的遗迹、痕迹,整理文化脉络的走向,引导人尝试山上下乡,实际的导向几乎是向着解决问题的。我以为,问题的最终导向还是人心里是否愿意安顿、自我寻觅,乃至对啥产生主动强烈的向往吧。
场景只是辅助我们走向一个个阶段而已,我们愿意借助某些场景不经意修炼自己,这个未尝不是很好的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