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项羽本纪》,《史记》文法烂熟于心(16)

东城快战精彩片段: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山的东面)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失去)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服)曰:“如大王言。”

译文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退避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和大王说的一样!”

简注:

此天之亡我:亡,使动用法,使……亡。

非战之罪:这句话经常被后人引用,说明自己失败并不是因为本领不行,而是运气不好。例如《聊斋志异·叶生》 :“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 意思是说:使天下人知道,我半辈子考取不了功名,不是因为文章不行。

乃分其骑以为四对,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辟易数里:退避,躲避。我曾于五年前在拙作《神龙谷飞瀑记》中用过此词:“悬濑迫睫,飞沫漱面,少待,不自禁而辟易,乃余平生所未尝见,真极观也。”

解读:

东城快战,项羽的最后一场酣畅淋漓的个人秀。

与巨鹿之战的侧面烘托不同,这一战是正面描写。

快战,不过是趁意气之勇,只图一时痛快,无决战取胜之心,项王自认为纵已末路,但还须完美谢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