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11月20日
是【晓晖有话说】陪伴你的第三百二十九天
亲爱的友人你好
见字如面
【夜会凌云寺(二)】:昨晚在小雨中上了一次凌云寺,在朦胧的水汽中,又一次见到了乐山大佛。夜色中的乐山大佛安详的坐在水面之上,明灯环绕。
我佛慈悲,有人当晚问我是否信仰佛教,我相信佛。常常感受到,佛与宇宙的渊源紧密相关。五蕴皆空,不就是宇宙真实的写照?佛的学问深邃无边,绝对不仅仅是关于佛像与寺庙的艺术。
《金刚经》里写道:“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道高远,那个悟道的小王子释迦摩尼佛像一直在我的手机里。本师释迦摩尼佛的思想用文字来阐述,实质为不得已而为之。文字的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佛的思想,你看很多为了照顾世人的思维局限,世尊不得不用很多比喻的言辞、形象的语句来全力描绘更大时空的思想,照顾世人的局限性。所以在《金刚经》,告诉我们接近真相的真相。
佛被世人描绘出的形象(或者是世尊用语言告诉我们的形象),佛用语言文字阐述的道理,本质上都是一道桥梁,或者是一艘方舟,都是得道的工具。道,用佛的语言来讲是涅槃,是达到空的境界,其实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是要我们悟到最后,穿过佛的外在语言、经文、以及被描绘出的形象,看到我们外在包裹的时空和内在流动的思想,我们内外都是连同的,在世界是寻求得到“安定”。佛的学问深不可测,我们需要突破自己文字、思想和色声香味触法的局限性,全力活出新的境界。也许在新的境界里面,我们自身便得到了进化。成为了新的个体和物种。
回想着,夜雨里的凌云寺和乐山大佛,内心有一种湿湿的清香草木味。这座坐在岁月里的大佛,和佛身后的凌云寺,一直就在这里,一直就在等待着我们,以显著坐标的方式,在我们生命中与我们相逢。
我们注定遇上乐山大佛和佛身后的凌云寺和佛旁的乌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