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里有一把乌克丽丽,所以去听菊园文化活动中心19号的讲座《中国夏威夷吉他大师姚忠的流金岁月》。讲座安排在上午上午10时,对于爱睡懒觉的我,匆匆赶到教室已经过了五分钟,幸好尚未正式开始,老师还在调试设备。看着老师的乐器有点纳闷,怎么跟我想像中的吉他不太一样,而且弹奏的方式有点像古琴。
现场的听众寥寥数人,大都是妈妈带着孩子,而且都是男孩。两三个男孩在现场活蹦乱跳,足以影响到讲座的氛围。我朋友的儿子学了吉他以后,很受女孩子的喜欢,找对象再也不用父母操心了。我想妈妈们带着儿子过来听讲座,大概也有这个打算吧,只是那些男孩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对讲座没有什么兴趣,自顾自地玩着。
姚老师是中国夏威夷吉他大师,著名吉他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流行音乐吉他手,从1986年起在国内举办过多场独奏音乐会,为各地电台、电视台录制过大量夏威夷吉他音乐作品,他演奏的印度尼西亚民歌作为专题节目在印度尼西亚广播电台介绍播放,深受广大吉他爱好者喜欢。演奏的夏威夷乐曲由上海航空公司定制成唱片作为头等仓贵宾的礼品赠送给世界各地人士。几十年来姚老师长期从事夏威夷吉他的演奏和研究以及相关音乐的创作和改编,曾出版发行各类专辑音带、教学录像、唱片二十多种,是目前国内吉他音乐作品最多的演奏家。
姚老师首先追溯了吉他的起源,正式有“吉他”这个名字是在13世纪的西班牙。18世纪六弦吉他以其清晰地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风靡欧洲,到20世纪吉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与钢琴、提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吉他有着音色独特迷人,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等特点,它以演奏形式多样,曲目多,易学习,携带方便,价位低等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
吉他分为尼龙弦木吉他——古典吉他和佛拉民戈,钢丝弦木吉他——民谣吉他,还有西班牙电吉他。传统的夏威夷吉他使用钢丝弦,演奏时平放在腿上,一手持金属滑棒按弦,另一手戴金属或塑料指套弹奏。音色华丽,是一种擅长表现旋律的乐器。
姚老师现场播放了不同风格的演奏视频,当他讲到吉他在中国的发展时,我因有事先离开了,错过了后面的内容,也错过了姚老师的现场示范,只知道在1930年代,吉他才传入到中国。
不过我弄明白了一件事,也算是没有白听这一场讲座,那就是乌克丽丽不是夏威夷吉他,而是夏威夷小吉他——一种四弦的拨弦乐器,发明于葡萄牙,盛行于夏威夷。它跟夏威夷吉他一个是抱着弹的,一个是躺着弹的。
2019年元月22日于青筠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