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年的第一篇文章,有点小压力呀
在上一篇文章《2017年,我都经历了些什么?》,我提到2017年我有两大神器,那就是『印象笔记』和『幕布』,它们我高效度过了一整年。
2018年的第一周,一款新神器和我遇见—『滴答清单』。
先来讲一下作为一个工具癖,在自我管理这条路上,有哪些故事?
2017年我有一个观点:不要做一个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的工具癖,越多的软件只会让自己像一个机器运转,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操作软件上,最终忘记了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所以过去一年,我一直在研究印象笔记的多种用法,因为我想用一个软件来解决我所有需求,于是就有了以下场景:
如何用印象笔记做GTD
如何用印象笔记做番茄工作法
如何用印象笔记做To Do List
如何用印象笔记做Done List
这里有一点很肯定,我不是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而是有提高效率和管理自己的需求。
并且,对于以上玩法,我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学学而已,而是长达3个月的实际操作。
有了长时间的操作,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印象笔记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需求,这违背了产品设计的理念,就像微信一直贯彻的理念是克制克制再克制,不像QQ那么臃肿。
这里我还得再卖弄一个经典语录。
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定位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Al 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
而特劳特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语录:
当你创造一个新产品的时候,你需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比竞争对手好在哪里?」而是:「我在哪个方面是第一?」
简言之,说人话就是:让优势最大化,比什么都做好,也更有效果。
或许印象笔记的优势就在于笔记记录,让知识成体系化,强大的检索功能。
而印象笔记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也不会增加很多很多的功能,直到臃肿爆炸。
于是在2018年的第一周,我有了另一个新法宝,也是好多人给我推荐过的“滴答清单”。
其实我在用滴答清单之前,也就是2017年的12月份,我尝试过另一款工具『疯狂番茄』。
号称,中国效率排行榜前五的App。用了一个月之后的唯一感受就是任务管理很不完善,仪式感不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直到我尝试了滴答清单之后,相见恨晚,毫不犹豫充值了一年的高级会员,其中最喜欢它的日历功能和智能清单功能。
综上所述,不同的个性化需求,需要用不同的专业工具。于是在我的大脑中形成了这样的心智模式:
想到知识管理,就用印象笔记。
想到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就用滴答清单。
想到管理大脑,就用幕布。
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款软件。
1、印象笔记
用印象笔记的主要目的是让知识体系化。作为我唯一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些高质量信息完成了从收集、加工整理、梳理体系一直到知识内化、输出的「学习闭环」,也留下了一个可检索、可迭代、可快速调用的私人Google。
2、滴答清单
豌豆荚是这样解读的:
滴答清单是一个能够帮您高效完成任务和规划时间的应用。它能帮您随时随地记录并同步工作、生活中的所有任务,能灵巧、清晰的管理您的每一个任务,让您在管理和规划未来的时间中事半功倍。
滴答清单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作为用户的待办事项清单,可以用它生成例如学习计划、工作计划、书单、购物清单、旅行和娱乐清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例如自己的点子,提醒家人和朋友的生日、抢购商品等一切未来发生的任务。
3、幕布
幕布官方是这样解读的。
写笔记:
没整理过的内容怎能叫笔记?幕布通过树形结构来组织内容,让笔记更有条理性。
思维整理:
幕布帮助你养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不断拆分细化每一个思路,真正释放大脑。
内容创作:
平板式的创作过程是不利于思维扩散的,幕布能更好的捕捉灵感,使结构更加清晰。
任务管理:
幕布提供了一种简单直观的任务描述和管理方法,帮助你很好的梳理和拆分任务。
这些软件具体怎么用,我就不做详细的介绍,如果你有对应的需求,那么果断去研究软件的玩法,保证解决你的需求。
2
我的微信有3000多个好友,每天刷朋友圈都会遇到以下场景。
再来一个印象笔记官方客服的朋友圈。
虽然以上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案例,但是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
前者喜欢刷屏产品图片和介绍,甚至时不时来一些成交转账的聊天截图,更有甚者发一些和豪车的合影,简言之微商套路。
后者会发一些与产品相关的,有趣有料的文章,会配带自己的观点与评论,除此之外也会推荐一些福利和干货。
你可以质疑地说,这是两个定位完全不同的产品,而且华一你是印象笔记的脑残粉,所以你会觉得后者朋友圈更优秀。
我可以这样反驳你,你可以认真思考了一下,两者发朋友圈的风格是否一样?
如果前者这样做,你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差距的。
除了发广告,也可以发一些美妆文章,另外配一些自己的见解。
发一些化妆技巧小视频。
发一些美妆知识。
发一些福利。
答案显而易见,你肯定更喜欢此类营销朋友圈,也会更信任他。
换位思考,你是这个微信朋友圈读者,你可以在她的朋友圈,不仅学到美妆技巧和知识,还能买到心仪的化妆品,时不时还能得到一些小福利,那么你还会屏蔽她的朋友圈吗?
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她只是一个刷屏发广告的微信号,而是一个有知识、会思考的人,那么我们更愿意选择相信此类人。
如果我的朋友圈有10个营销微信号,9个都是刷屏发广告的,另外1个是会思考的微信号,不仅发广告,还发一些思考的产物。那么一旦我有需要,我会第一时间选择他。
这就是差异化,前文我提到了软件工具的差异化,这里我又提到了人的差异化,而这些差异化最终形成了产品的品牌和个人的品牌。
3、
再来一个案例,假如你是学生,试想一下,当你数学题不会做的时候,你会找谁?当你英语题不会做的时候,你会找谁?当你电脑坏了的时候,你会找谁?
假如你是一个职场人士,试想一下,当你工作汇报遇到PPT难题的时候,你会想到谁?当你需要设计一张图片而不会用PS的时候,你会想到谁?
你给同事的印象是逻辑能力强?表达能力好?执行力强?还是靠谱?,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度思考一下。
2017年我在公司的定位是:对自媒体行业的理解度相对深刻,执行能力相对强,相对靠谱稳重。
这只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别人怎么看我,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哈。
这些是我和其他同事的差异性,也可以叫“个人品牌”。
其实关于个人品牌,也要看所在的圈子和群体。
例如我在同学圈子中,识别度比较高,大家想到自媒体可能就立刻想到我;在同事圈子的识别度/差异化就会降低,因为在同一部门不止你一个做自媒体;在自媒体圈子中,识别度会很低很低,因为在这个圈子里面有太多相似的事物。
2018年我对自己的规划就是强化自己的个人品牌,要垂直垂直再垂直自己的个人品牌。
2018年一整年,我需要长期思考以下问题。
在一个圈子,我能做到,而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是什么?
能帮我达到目标的角色是什么?
能够长期有效,并且有持久性的能力是什么?
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一提到自己就会想到什么?也就是强化自己的标签和差异性。
2018年,你的思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