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虽长且远,但每一步都充满力量——读《旅人野谭》有感

郎春先生自己设计的封面

《旅人野谭》的作者是郎春先生,郎春先生原名李周琳,陕西扶风人,著名作家,曾出版历史长篇小说《班超传》,散文集多部。

认识郎春先生,是因《班超传》。《班超传》是郎春先生创作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作品主要围绕班超 “二通丝绸之路”的史实,讲述了班超纵横西域30年的军事斗争、政治建树以及生活故事。塑造了以班超为代表的东汉英雄的群体形象,发掘了华夏儿女的豪士精神。


细观,为什么郎春先生有如此的成就,从本书《旅人野谭》我窥见了一二。本书中,作者以世间游客的角度,从儿时到中年,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学到生活,体现出一种且游且提升的趣味。这部散文集,可以说是先生的来时路之一,其时间跨度长,且视域跨度广,但作者每一次的感受,都能成为读者的感悟,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拜读完这本散文集,深深感受到先生的文笔了得。


比如,描写陕北的景色时,先生写到“渭北原上的深秋,天穹深邃,地垄舒展。南望云横秦岭,北观气罩乔山。村落与庄子之间,阡陌交通,鸡鸣狗吠,炊烟相映。麦苗刚探出尖尖角,细看还没盖住地皮,远观已绿意盎然。一片平坦的井田里,几棵柿树显得格外突兀。早先繁茂的柿叶已然落尽,满树的柿子通红耀眼。”先生用广角镜头,记录了原上深秋错落有致的视觉和听觉交汇,深远又醒目。书中还有大量先生旅游所到之处景物的灵动描绘,此处不再一一摘录赏析。


拜读完这本散文集,深深感受到先生的好学作风。


例如,在《燕儿岛之恋》中,先生说这次燕儿岛之旅纯粹是意外收获,如果不是因为船长和大部分船员是青岛人,“极地”号不一定选择青岛做母港,因为它的改造是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完成的;如果不是他们偷偷去洗海澡,就不会发现“极地”号停泊在维修码头;如果没有卢老板出面协调,他们也进不去“极地”号;如果不是船长亲自出马,他们也了解不到南极“长城站”的特别生活。虽然看似一次平常的游玩,先生却在其中发现了内在的微妙联系。生活的确如此,学生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每一步都算数,从而也激活我们好学的动力,从而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


拜读完这本散文集,深深感受到先生独特的认知。


作为世俗大众,以为进了寺庙,捐赠和拜佛是一连贯的动作,都是对佛的尊敬。而在《烧香和敬佛》一文中,先生说在他的认知里,磕头是敬佛,布施为养僧,这完全是两个概念。看到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世间事,真的有他的两面性,掰开来,更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一本《旅人野谭》,是先生的来时路,虽长且远,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更加向上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