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在广场上看人家放风筝,因为不会放,总想有一天认真学会了,再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好好放一场风筝。
结果只要半小时就能清零的愿望,摇摆中一天天,一年年这样的过去。
等真的想拿着风筝出去放了,不是赶上天空一丝风都没有,就是赶上陪自己放风筝的人离开了。
忽然有一日,风正好,伴儿重新有了,却早已对方风筝的事情没了向往。
每次经过广场,看见那些大声喊着,哇,飞好高啊,我好想放风筝,看见这样雀跃不已的人,就会心生酸楚,隐隐嫉妒,人家还有这份向往。
不由对昨天的自己心生懊恼,为什么当初非要郑重其事的去放风筝呢?
你邀我去放风筝时候,本可以马上就去,那样我就不会在你走后的多年还在惦记,我要是买了那个大蜈蚣的风筝,能飞到天上吗?
日子一天天过下去,直到后来我们才发现,我们本以为天经地义的一切也可能永远不会再继续。
或许因为突发了一件事,就永远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
当一切彻头彻尾的改变,那些顺理成章的以后,从此没有了后续。
我们再不可能交汇,再不可能相见,再不可能相爱,再不可能偿还……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总是在为明天着想,我一直认为明天过的好,今天才会开心。”
但是最好的青春留不到最后,最好的感情留不到最后,最好的生活也留不到最后。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她非常节俭,一箱苹果,总是专门挑烂掉一小块儿的吃。
等到第二天,原本好好的苹果又有一只烂掉了一小块,并继续吃这块烂苹果。
结果呢,就这样满满一箱苹果吃到最后,老太太竟然没有吃过一只完好的苹果。
许多人都笑老太太告诉他应该吃最好的。
老太太却说:“烂了一块的苹果,如果不赶紧吃掉就全烂完了,糟蹋了,我是想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有人不以为然:“您这样的吃法,好苹果也放烂了,损失更大。”
老太太觉得自己这是节俭。
她总是把最好的放在最后,到头来吃了一辈子的烂水果,受了一生不该受的苦。
原来那些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在时光的逝去中丧失原来的价值。
等爬过神圣的另一个山头,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你没有启封的物件和快乐又重新换了一茬。
心爱的衣服不舍得穿,过了时;
心爱的人不去追,在没有机会表白;
心爱的美食因年龄的增长,在吃不出从前浓郁好吃的味道;
喜欢的事情不去做到,如今已经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别把最好的留到最后,该享用生命的美好的时候,别舍不得。
作家丁丁张说:
“用好的用到它,物尽其用为止,不是铺张浪费,而是让好物滋养生活,滋生出小确幸,那是把属于自己的福气及时收割走。其实幸福就像冰淇淋拿在手里,就那么一会儿,在融化之前把它吃掉吧。”
现在在看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爱好或者小追求,能让你开心,就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不要错过让你觉得快乐的事物和人。
有些人,有些事,不要等。
等来的,真的是幸福吗?更有可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能拿出来用呢?我们一生究竟有几个这样特别的日子?
复旦大学讲师于捐曾在生命的最后说过:
“那时以为自己原本奋斗到一定高度,才可以来享受这些美好的想法,是在给自己创造此生未完》的遗憾。
人们习惯推开幸福,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想坏的先用,生活中就剩下了所谓的好。”
其实不然,窦文涛在《圆桌派》上曾说过,
“买了新衣服当时就穿上,这就是人生中所谓的壮大,因为马上就使用它,就等于好东西在发挥自己的价值。”
蔡澜先生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把自己日子过好的能力,在最想做事情的时候,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其实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只有安在当下,才能把幸福及时抓住。
因为眼前人,身边事,心中爱,美好易逝,没有一样经得起蹉跎。
与友友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