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谢晦、徐羡之、傅亮三人受命为顾命大臣,辅佐宋少帝刘义符。但刘义符自幼娇生惯养,登基后整日与宫人游戏无度,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加上外患当头,徐羡之有了废掉宋少帝的打算。
因檀道济是宋武帝时期的大将,威望震慑朝廷内外,而且掌握着强大的军队,于是,征召檀道济及王弘入朝。等到二人抵达建康后,徐羡之就把废立皇帝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随后,领军将军谢晦以将军府破败为由,将家人全部迁到别的地方,而在府中聚集了将士,又派中书舍人刑安泰、潘盛为内应。这天夜里,谢晦邀请檀道济同居一室,谢晦又紧张又激动,无法入眠,檀道济却倒头就睡,十分酣畅,谢晦不由得大为敬服。
当时,少帝刘义符在皇家华林园造了一排商店,自己小衣巾、短打扮,亲自买入卖出,讨价还价。又跟左右佞臣一起,划船取乐,尽兴玩乐了一天。傍晚时分,又乘坐龙舟来到天渊池游玩,笙歌曼舞,好不快乐,夜里就直接睡在了龙舟上。
凌晨时分,檀道济引兵开路,徐羡之等随后跟进,从云龙门入宫,刑安泰已经先行说服了皇家禁卫军,所以没有人出来阻挡。刘义符还没有起床,军士已经闯入,杀掉了他的两个侍从,砍伤了刘义符的手指,将他扶持出东阁,收缴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辞行,随即,军士将他送回到他的故居太子宫。
侍中程道惠劝徐羡之等人拥立皇弟,南豫州刺史刘义恭,徐羡之却属意宜都王刘义隆,于是,就宣称奉皇太后张氏之命,列举刘义符的过失罪恶,废为营阳王,而由宜都王刘义隆继承皇帝之位,贬皇后司马茂英为营阳王妃。
刘义符被送到吴郡,软禁在金昌亭。一个月后,徐羡之派刑安泰前去刺杀刘义符,刘义符年轻力壮,奋战突围,刚逃出昌门,被追兵用门闩捶击,将刘义符打翻在地杀死。
后世裴子野评论说:“古代的君王教育儿子,儿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有师傅教他文辞;刚会走路的时候,师傅就教他礼仪。而刘宋的皇室教育就不同了,皇子在宫里的时候,交给奴仆婢女;在宫外,则依靠左右跟班。不论是太子还是皇子,都是低贱的人陪侍,太子、皇子们的言谈举止、教育修养以及善恶的引导,全都由他们来决定。导致他们的言辞违背礼仪,见识不通古今。因此,皇族虽然根繁叶茂,但善良的人才却很少。继位的皇帝年纪幼小,邪恶奸佞之人却世代不断,后世当以此为鉴!”
尚书傅亮率领文武百官,携带皇帝专用的法驾,前往江陵迎接宜都王刘义隆。随行的蔡廓走到寻阳,因病不能继续前进。傅亮与蔡廓辞别时,蔡廓说:“如今营阳王刘义符在吴郡,朝廷的供奉应该十分优厚才是。万一他发生什么不幸,你们几人就有弑君的罪名,到那时候,还想活在世上就难了!”
当时,傅亮已经与徐羡之商量好,决定谋害营阳王刘义符,听了蔡廓这番话后,急忙写信给徐羡之,阻止这次行动,但已经来不及。徐羡之收到信后大怒,说:“与人共同商议的计划,怎么能够转过身就改变主意,而把罪名加给别人呢!”接着,徐羡之又派人杀死了流放在新安郡的庐陵王刘义真。
徐羡之知道荆州之地十分重要,担心宜都王刘义隆抵达京师后,或许任命别人继任,于是他以录尚书事、总领朝政的名义,任命领军将军谢晦代理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希望谢晦居外地作为声援,并且为谢晦配备了精锐的军队和能征善战的将领。
秋季,行台到了江陵,象征性的在城南立了宫城城门,题名“大司马门”。傅亮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大司马门”,举行盛大隆重的仪式,呈上奏章和皇帝的玉玺和服装。
刘义隆当时年仅十八岁,发布文告说:“我无才无德,承蒙上天错爱,实在惶恐,怎么能够担负起如此大任,现在暂且回到京师,祭祀祖先陵墓,并向朝中大臣陈述我的意见,希望大家体谅我的用心,不要再说别的。”
荆州府长史及其辅助官员一律称臣,并请求效仿宫城更改各门名称,刘义隆一概不许。
刘义隆左右将领和亲信听闻营阳王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二人被杀身死,都认为很可疑,劝刘义隆不要东下。
王华却持不同看法,他说:“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威服,虽然继承人违反纲纪,皇家的威望却没有改变。徐羡之才能中等,出身寒士,傅亮也是平民起家的书生,他们并没有司马懿、王敦那样的野心,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他们接受托孤的重任,享有崇高的地位,不敢背叛。只是畏惧庐陵王刘义真不肯宽宥,将来无地自容,才痛下毒手。殿下聪睿机敏,仁慈宽厚,远近闻名,他们这次破格率众前来奉迎,是希望殿下感激他们。毫无根据的谣言,一定不是真的。另外,徐羡之等五人,功劳地位相同,谁肯服谁?即使他们中有人心怀不轨,企图背叛,也势必不成。被废黜的君主如果活着,他们担心将来遭到报复,所以才起杀机,是因为他们过于贪生怕死的缘故,又怎么敢一朝之间突然谋反呢?他们只不过想牢牢地掌握大权、巩固地位,奉立年轻的君主使自己得到重视而已!殿下只管坐上六匹马拉的车驾,长驱直入,才能不辜负上天及百姓的希望。”
刘义隆微笑着说:“你莫非想当宋昌第二!”(宋昌:西汉代王刘恒的中尉,吕氏之乱后,大臣议立代王为帝,代王疑虑,宋昌为他分析形势,使他下定决心进京登基,即汉文帝。)
长史王昙首、南蛮校尉到彦之等都劝刘义隆动身东行,刘义隆才说:“徐羡之等人接受先帝的遗命,不致于背义忘恩,而且功臣旧将,布满朝廷内外,现有的兵力又足以制服叛乱,如此,我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于是,刘义隆任命王华总管善后事务,留守荆州,又派到彦之率军作前锋,先行出发开道。
到彦之说:“如果肯定他们不反,就应该穿上官服,顺流而下,倘若万一发生不测,我的这支军队根本不能抵御,却使他们由此产生误会,不符合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正好,雍州刺史去世,刘义隆就派到彦之暂且去镇守襄阳。
刘义隆一行人从江陵出发,他接见了傅亮,痛哭不已,悲哀的情绪感动了左右侍从人员,众人好不容易才劝他止住了哀伤。刘义隆又问及刘义真及少帝刘义符被废及被杀的经过,不胜哀恸,又悲哭不止,两旁侍从头都不敢抬起来。
傅亮汗流浃背,张口结舌无法应对。过后,傅亮派心腹去结交到彦之、王华这些人,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刘义隆命令他自己的军队加强保护,严密戒备,从建康来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则不能接近他的队伍,随即,下令大部队向建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