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收武大学生”,当企业用脚投票的时候,武大正在加速滑落

“我们不收武大学生。”

这不是网络段子,而是多家企业发出的真实声明。它们没有高薪挖人,没有校企合作,却在武汉大学深陷“杨景媛诬告门”时,集体亮出红牌:若不纠错,恕不录用

这波操作,看似“自断一臂”,实则“一箭三雕”:既表明立场,又赢取口碑,更向公众宣告:我们招人,不只看学历,更看是非观

而武大校园论坛的反应,更是让这些企业“底气十足”——不是你们冤,是你们真不冤

事件主角肖同学,因湿疹在图书馆挠腿,被杨景媛诬为“性骚扰”。法院两年调查,判决其无罪。

可武大至今未撤销处分,保研资格、入党资格、人生轨迹,全被一纸“记过”毁掉。爷爷气病离世,姥爷中风成植物人,他本人患上PTSD,被迫休学回家。

可就在他被网暴、被处分、被逼至绝境时,武大校园论坛上,一群“学长学姐”却在高呼:“不管对错,都得护校!

更有人用“田力的嘴脸”等羞辱性词汇攻击受害者,为诬告者摇旗呐喊。

这哪是“护校”?这是集体性道德塌方。你们护的不是母校,是偏袒;你们维护的不是荣誉,是耻辱。当“维护学校”变成“不分黑白的站队”,那这所学校,早已失去了教育的灵魂。

有人说,这些企业是“蹭流量”“作秀”。可即便是作秀,也比沉默强。伪君子至少还知道“是非”这个词,真小人连这个词都删了

它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社会:我们不要学历镀金、三观歪斜的“天之骄子”。我们要的是明辨是非、心怀良知的人。

武大学生当然优秀,可当一所学校的风气已经扭曲到“受害者被骂,加害者被捧”,那它的毕业生,即便成绩再好,也让人捏一把汗:他们会不会为了“护校”而掩盖真相?会不会为了“稳定”而牺牲正义?

企业不傻。它们知道,一个连基本是非都分不清的团队,再聪明,也是隐患。

曾几何时,“武大毕业”是金字招牌。可如今,这四个字,竟成了某些企业眼中的“风险标签”。不是学历不行,是校风让人寒心

即便你顺利入职,同事茶余饭后一句“你们学校那事……”,就够你尴尬半天。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母校的沉默与偏袒,让所有人对你多了一份“审视”。

更讽刺的是,杨景媛的硕士论文下载量已破6万,眼看就要登顶武大知网榜首。一篇编造“离婚法”、抄袭成风的“优秀论文”,或将载入校史——这不仅是学术的耻辱,更是对所有踏实求学者的侮辱。

我们当然希望武大学生无辜,可当校园论坛充斥着对受害者的羞辱,当“护校”变成“护黑”,那企业拒收,真不冤。

武大需要的,不是“内部统一思想”,而是向全社会道歉:撤销处分、恢复名誉、彻查学术、追责诬告。否则,清华教授“不收武大学生”的警告,只会是更多企业效仿的开始

珞珈山的风,不该只吹动樱花,更该吹醒那些装睡的人。否则,当最后一片“体面”被撕下,剩下的,只会是一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

救救肖同学,也救救武大。否则,985的光环,终将被“是非不分”的尘埃掩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