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实的故事《》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第四章 建立结构

探究小说结构的日常应用,包括叙事立场、对话、吸引眼球的开场白和令人满意的结尾。

(1)开头的开头

1.    结构是叙事的关键,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进行加工创造故事

a.故事在哪里开局?

b.开局在哪里结束而中间部分又是从哪里开局的?

c.中间部分从哪里结束而结局又从哪里开始?

2.    如何构思开头

a.故事是关于什么的?

b.主题是什么?

c.我能利用什么很快在一个场景中安插一个角色?

d.怎么吸引读者?

e.我怎么样让读者进入角色思维,分享她的感觉?

【注】不但整个故事需要开头、中段和结局,而且每一场都需要开头、中段和结局。

3.    如何创造多维度的故事和人物

告诉读者某某真正想要说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说,是什么使她达到了生活的这个点让她说了这些。

4.心理距离: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作者的位置。

(2)引诉和对话

引述准则:

①  节制!引述越少,越让人感到作者训练有素。

②  最好的引述不是孤立的应用,而是对话。

③  尽可能保留对象说话方式的那种精气神。

(3)保证事实与真实

① 真实的人说真实的话。

② 让人们说出有意思的事情的一个方法是,问愚蠢的问题。

③ 激怒一个人是活的真相的好办法。

(4)故事结构

①意义是故事的本质。

②故事的节奏存在于小到句子大到段落之中。

(5)概述vs戏剧性的叙事

①概述提供场景和场景之间的链接,而场景通常是用戏剧性的叙事写出来的。

②概述在故事之中,戏剧性叙事在故事之外。

概述性叙事 戏剧性叙事

重视抽象 重视具体的细节

压缩时间 读者经历事件,就像事情是实时发生一样

使用直接引语 使用对话,人物相互交谈

按话题组织材料 按场景组织材料

全知全能视角 特定视角

作者在场景之上 清晰的叙事距离,作者在场景之中

处理结果而不是过程 处理过程,给出详细的描述

在抽象阶梯的较高台阶 在抽象阶梯的较低台阶

由漫笔、北京和说明组成 由故事的行动主线构成

(6)将故事和观念融合

作者就故事观念层面想的越多,过程就会越轻松。

观念层面和故事层面相交的点我们称之为“婚礼时刻”,其经常在主要人物做出影响故事方向的决定时刻出现。这些人在观念层面根据材料做出自己的决定。

故事和观念的结合是复杂的、困难的,甚至是混乱的。生活亦是如此!

(7)结尾

结尾是你把作品主旨钉在读者脑海里并回响数天的最后一次机会。

⒈  结尾必须做四件事情:

①  向读者传达文章要结束的信号。

②  强化你的中心要点。

③  引起共鸣。

④  及时结束。

⒉  结尾可以是

场景、奇闻轶事、生动的细节、令人信服的结论等。比如你没预料到他会这么做,但与此同时你会意识到:当然,他就是这么想的。

⒊  故事的潜在结构

一个中心人物遭遇了一个难题,与之斗争,在最后客服了难题,或者被它击败,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它改变。

⒋  建议

写故事时先写结尾,记住,结尾是你的目的地。当你已经知道你去往何处,剩下的文章就好写多了。

第五章 塑造作品品质

⒈人物

(1)人物性格是由后天环境所决定的,如果不足够了解人物对象,就难以理解其周边环境中的细节以为着什么,只有能解释“动机”的信息才可以写入文章。

(2)作者目标是理解笔下人物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对各种食物做出反应,且当对人物非常熟悉之后,应该能预测人物的反应。如果预测错了,就展示出世界在人物眼中的模样。

⒉细节的重要

(1)身份细节

人们周边能定义其社会环境的事物。这类细节的意义并非总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也在于他们对人物的重要性。

⒊塑造人物

发掘人物的复杂性,并通过一系列事情来展示他。

⒋  重建场景

(1)场景包括:我们自己观察到的和借助别人的观察来重建的。

(2)构成场景的元素

A.精确

所有细节必须百分之百精确,一定要量化。

B.气氛

声音、气味、温度、,甚至事物的质地,都非常重要。

C.对话

场景中的人物必须有对话或互动,增加生气和文章的戏剧性。

D.情绪

必须知道人们在你营造的场景中是怎么想的,所以要还原真实的人物情绪。

(3)注解的作用

如果你的描写包含着大量生动的细节,读起来更像一本小说,读者就会认为你在无中生有。

5.设置场景(培养读者即时感)

(1)场景设置的特点

A.摄像头和麦克风控制

通常设在一个可移动的点,比如主要任务的肩膀上。

B.立体感

例举一些细节和事件,好让读者感受到立体空间中的位置。

C.简洁的时序

从最后一个可能得瞬间开始场景,砍掉所有偏离主题的行动,并且在行动结束时尽快收尾。

D.情感的分量

场景比解释更能有效的传达和确立非理性、情绪的、细腻的信息。设置场景能精准的描述细节(“事情”确实发生了)。

最好的场景来自精心的研究。每个亲眼所见的场景也都包含重构的部分。

场景写作开始于收集材料而做的专门采访,再带着敬意和技艺重新搭建,重新收集场景。

完整场景包括:感觉信息、个性的引语、节奏、人格、心情、古怪但有力的细节

6.排序:线性文字

叙事性写作的行为就是排列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章节。技巧娴熟的作者会排出一条让读者容易跟上的线。即读者的顺序体验,是叙述的基本元素。

维持这条简洁的线的七条原则:

①  首先研究自然顺序

研究这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无论是否会选用这种顺序来写,必须清楚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才能决定用哪种方式呈现最好。一般过度部分很难写,它们意味着对自然顺序的偏离。

②  沿着一条清晰、简单的线采访与写作

回溯事件不要在其中放太多信息,将那些读者必须知道的部分压缩到其实质。

③  放大

决定选取大时序中的哪个部分来写,是排序的关键。如果作者把所有东西都写出来,会让故事显得相当凌乱、散漫和站不住脚。

④  有力开篇,走向高潮

对于叙述性写作而言,结尾最重要,开场是第二重要的。故事第一自然段最基本的目的是吸引读者去看第二段。

⑤  摆好桌子

如果你在第一幕中展示了一把枪,那它必须开火。

⑥  慢下来

加速是因为有一大堆背景信息要覆盖。慢下来的方法为:在纸上留出更多的空间。多分段。找出场景内的自然停顿。

⑦  学会创造高潮

在故事的结尾,叙述必须达到高潮。这未必是个响亮的时刻,安静的瞬间常常更加意味深长。

7.写复杂的故事

很多调查报道都很枯燥,很多专题故事都很肤浅,很多解说型报道解说的都很少,对于复杂的故事来说,需要将三者结合起来。

复杂的故事需要小心使用细节且不能凭空想象,首先要收集所有可能存在的公共和私人文件。

公共文件包括:法庭记录、警局报告、政府研究等。

私人文件包括:日记、孩子的婴儿薄、高中毕业册留言、寄回家的信等。

如何找到重点:开场——果壳段——概要——场景、概念——结尾

8.故事的情感内核

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四个技巧:

①用场景表达,在一系列的场景中叙述,尽可能少的借助于普通的历史叙事。

②使用丰富的对话。

③对人物身份细节的仔细描写,会揭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志向,从服饰、家具到讲话时细小的身份特征,一个人怎对他说话:对上级,对下级,对强者,对弱者,对复杂的人,对天真的人,用什么样的口音和词汇。

④视角,就是让读者带入某个人物而非作者的角度。

9.讲故事,讲真话

大量使用第一人称,故事中的“我”如同读者的代理人。

10.谈声音

自我分析对于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声音非常重要。“我是谁?”“我为什么写作?”你的身份认同与自我理解会成为作者声音的潜意识。

把你的文章大声读出来,这样你机会听到你是怎么讲故事的。读的时候问问自己:“这听起来像真的吗?我会这样说嘛?”

步调:长句子让读者放慢脚步,短句子让他们在一个场景加快步伐。当大声朗读文章时,就会听到读者阅读时的步调。而你可以控制这项运动。

字词选择:并非只给出一幅画面,而是拓展到更大的想法和主题。

采用你的角色的声音:与所写之人以同样的步调思考。只要没有止于模仿,就会有助于写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