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的商机

刘光启,是我国鉴定古画的大师,人称“刘半寸”。意思是说,一幅画打开不到半寸,刘光启就能凭借着他多年的经验辨别出真伪来。即使是这样的一位“神通”的鉴定大师,在他不留意的时候也会发生“走眼”的事。

一次,刘光启从一旧军阀家里拉来一车古旧字画,在上百幅作品中他发现了一幅署名“倪云林画”的《枯木竹石图》。倪云林是元代著名画家,留下的真迹不多,但作假的却不少,多少年来刘光启只见过三幅倪云的真迹。从这幅《枯林竹石图》的构图来看,确有倪云林贯有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风,但在题跋上却有故意的“披挂”。经过反复斟酌,刘光启断定这是一幅鹰品,便挂在低档的画中,后来被当时北京有名的一家古玩行掌柜以20元的低价收购走了。刘光启怎么也没想到,这幅鹰品经过多位名家的鉴评后,确定为倪云林留传于世的佳作。

刘光启得知后,查找资料才发现那题跋上的“披挂”是倪云林故意所为,对此直呼自己才疏学浅“走了眼儿”。可是刘光启却没有苦恼下去,他想起仓库里存放已久卖不动的画,感到商机到来。

没过几天,刘光启便把所有的古画摆上柜台,果不其然,京城内听说“刘半寸走了眼)L”的人,一窝蜂地来到店里讨便宜。见到古画,不管价高价低,便大买一通,不出10天的时间,店存了10余年的画,绝大部分卖掉了,店里赚了一大笔钱。

京城那些讨便宜的人们把刘光启的古画买到手之后,经转手,和刘光启一样个个都赚到了一大笔钱。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是,凡是出自刘光启店里的货没有“鹰品”,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真迹”。

古画脱销之后,人们又一窝蜂地涌入刘光启的店里,光顾和购买那些“鹰品”和“真迹”混杂在一起的所谓“名人”的“古字”。开始时,10元、20元出售一幅,到后来价格日日攀升,月月上扬,一幅“古字”竟卖出200元的好价钱。刘光启看到这股“抢购风”一发而不可收拾,便顺水推舟,派人去收购刚刚出手的那些旧货回笼到店里来,第二次卖出膛目结舌的价格来。

虽然店家赚颤戮心钱,有些缺德,但是从中也不难看出,错误有时也能使你转机并带来无限商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自己的演讲萌姐和合伙人们给我的见意 1.这次的演讲我分了两部份,第一部份是关于自己IP的定位做了自我介绍,第二...
    沈祁洪阅读 2,463评论 0 0
  • 周六上午,看到王新梅老师发到群里的“家庭作业”,狠狠的夸夸您的孩子,一位位家长历数孩子一周内的新变化,让我...
    杨燕0103阅读 2,350评论 0 0
  • 他年形消随风去,散作飞花逐芳尘
    司马承祯阅读 1,8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