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拉琳
《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是我重新阅读三毛系列作品的第一本。只是随手从书架上抽出的一本。我居然忘记了,这是一本如此忧伤的书。
有人说,这本书像剥洋葱,看了会掉眼泪,忍不住的掉。
流泪,不是哭。流泪是悲伤的积聚,哭是悲伤的宣泄。
是的,过了两周才读完,平复心情来和大家聊聊这本书。这本书里的三毛不是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是突然跌入地狱的三毛。笔调没有过度渲染哀伤,却足足让人看了心痛到窒息。全书虽然是围绕三毛的丈夫荷西、亲人、好友等展开的故事。但大多的文章都时不时透露出三毛意外失去丈夫的悲痛心情,有明写有暗写。这是一位女子,在挚爱的人死去后的回忆与挣扎。
我喜欢三毛的自由、流浪,更喜欢她的身边有一个叫荷西的男子,可以陪她颠沛流离。
她听到远方有什么人在轻轻地歌唱: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守望的天使啊!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心酸那么苦痛
全书的情感不仅仅只是荷西,其中穿插着父母对女儿的疼爱、友人们的关心······温暖却又悲伤。
这本书的第一篇,极悲伤——《背影》,就更侧重于父母亲情。我觉得这篇文章,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背影的描写,来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深沉细腻、真挚感动。
而三毛的这篇,故事背景在西班牙的大加纳利岛,三毛的父母不远万里地从台湾赶来,看望自己的女儿女婿。谁都没想到,团聚几天之后,三毛的丈夫荷西意外溺水。
失去丈夫的三毛,是坚强的。虽然悲痛,还是亲自搬十字架,捧黄土,为爱人修筑他永远的寝园。恰恰也是这个时候,她发现自己忽略了此刻从异乡赶来,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的父母。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母对女儿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女儿极为感动,却又内疚。
文中首次写到背影是三毛在小镇上碰到自己父母。
他们刚买完一束黄色的康乃馨,打算去墓园看望荷西。炎热的天气,语言不通的父母还是拒绝了三毛打算开车载他们过去的想法。因为他们怕打扰女儿办理荷西的身后事,也就是三毛在文中写的“一件又一件刺心而又无奈的琐事”。
三毛目送着他们离开,她这样描写道“我的父母竟在那儿拿着一束花去上一座谁的坟,千山万水地来与我们相聚,而这个梦是在一个通向死亡的路上遽然结束。”
“他们还在那儿爬山路,两个悲愁的身影和一束黄花”简短的文字透露出深沉的情感,立体的画面浮现在脑海。
另一次描写背影,是专写母亲的。
三毛的母亲拎着两个很大的超市购物袋,走在一条少有人走的大道上,很显然,她走错路了。三毛想要载她回家,母亲又拒绝了,还是同样的理由“你去办事情,我可以走”“有事就快去做”······还怕三毛追上来,母亲在大风里几乎开始跑起来。
“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
草草几个字,却是一幅令人心碎的画面。
文章结尾,三毛用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看完后,我的心情真是随着文字一起渐渐抑郁到极点。
所以说,三毛的文字感染力,让你能够感同身受,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种心碎,一种愧疚。
每次看完文章,我都会想想自己,虽然还没有找到一个能陪自己颠沛流离的人,不太能体会三毛的心碎。但是,对于父母的情感,好像感同身受一般。
小时候,我们不懂爱,只想要尽情挥洒,只想要不枉此生。长大后我们才明白。回头望见的,总是默默的父母。
直到现在,父母喊我也是脱口而出的“阿囡”、“宝”,有些时候在外人面前,还真是有点害羞的······但,这不正是他们爱我的最好表现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爱父母的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