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与可园篇--刘落鱼 Oct.15,2016

(一)梁园

        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梁氏叔侄四人出资建造,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园区主要景点有“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等。被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入口大门
梁园总平面图

       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植物栽植小品


梁园视线分析图
实测亭子

(二)可园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该园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已建设为可园传统文化区。而古庭园现存格局是一九六一年修复后的情况。可园占地面积仅为3.3亩,园内设计布局十分精巧,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岭南民居特色与岭南园林特点,同时吸收西洋手法,其造景与实用功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庭园风格。

可园入口

        可园的建筑占较大比重,其布局呈不规划的连房广厦的庭院格式,是由亭台楼阁和环碧廊围合而成的围院式建筑。它的统一与在整体上首先与其它中国古典园林无异,屋顶大部分采用卷棚歇山顶顶,部分是相似的悬山顶,从而在天际线获得统一;建筑材料墙体和屋顶都是同一规格的青砖灰瓦,衬托红砂岩基础和柱体,平面立面规整统一。

        可园应用“顺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设计原则,创造了不少防晒、通风的设计手法,一是平立面的特点;二是应用人腰高的长方形花基等植物遮荫进行防太阳辐射的设计手法;三是井、邀山阁的通风散热的役计手法;四是采用向上开启的窗户,开窗时既可遮风挡雨,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私密性等;五是采用疏松的红砂石,特点是蓄热系数较小,被日晒后吸热不多,表地温度不高,既可防水,又可防热,还很耐用。

       可园的建造运用了现代建筑学说中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理念。比如邀山阁高约17.5米,虽然是砖石结构,却历经百年风雨苍桑而巍然屹立,当地人称之为“定风楼”,高品质地控制工程质量,减少后续维护乃至重建的费用。可湖的开发利用也非常值得后人敬仰。临湖巧妙地布置绿绮楼、雏月池馆、可堂、环碧廊、观鱼簃等建筑。不是占水而是借水的理法让中国古典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售票处、草草草堂、环碧廊、邀山阁、双清室、绿绮楼、可堂、博溪渔隐、展览厅、可湖、长廊、厅门、红桥、擘红小榭等。其总体布局。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岭南园林的珍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
    大海至于鱼阅读 579评论 0 0
  •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
    姑射阅读 2,317评论 2 4
  •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
    林香砌阅读 6,430评论 1 11
  • (一)余荫山房 今天的任务之一是考察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早上6点起床,11点时到达目的地,想想出趟...
    大海至于鱼阅读 1,008评论 0 0
  • 凭心欲语,平心不语。吹散开的烟雾,不如给它们飘荡的自由。 日夜,交替。
    mydearyanyan阅读 29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