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记得你小时候的模样:圆圆的脸像满月,笑起来肉嘟嘟的脸颊,挤出半月般的眼睛,露出那对不太整齐的小虎牙。
说话时,嗓音自带几分沙哑,像清晨未醒的麻雀。
你很可爱,在阳光下奔跑如风,那沙哑的笑声能穿透我的心。
上大学的时候,你好像有些在意自己的圆脸,自己的嗓音。
你说,曾考虑过微整,让自己的脸型流畅些。你也对当上学校播音员的自己不满意,那略带沙哑的嗓音,让自己不那么自信。
我知道,这不是虚荣,这是一个年轻灵魂在寻找认同时的迷茫。
直到有一天,有个老师告诉你:哇,你的嗓音太有魅力了,它是你的辨识度。你突然明白,这个曾经自悲的点,原来也是自己特质的一部分。
你终究没有走进整形医院。你在图书馆熬过的日子,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在各种“一万个小时”的锤炼下,一点一滴垒起来的自信,比任何外在的改变都更加坚实而美丽。
后来,你在自己的领域崭露头角,带着那张圆脸,那对虎牙,那副略带沙哑的嗓子。
奇妙的是,当你以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拾阶而上,站到了有光的位置,所有的“不完美”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透过这些特质在表达的自己。
那一刻我明白:成就,从不来自你是否好看,是否有好的嗓音,而来自你是否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你看,那些成就斐然的人,大都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杜拉斯刻满岁月痕迹的脸,比任何完美塑胶更动人,她那被烟酒浸透的破嗓子念出的句子成了无数人的圣经;木心在狱中用白纸画出黑色琴键,在无窗的囚室里弹奏莫扎特。
他们都不符合世俗的美,却都活成了美的定义者。
当然,这不是在否定外在美的魅力,而是说,真正的美是从灵魂深处透出来的光,它需要容器,但绝不依赖容器。如你的圆脸、虎牙、沙哑嗓音,都是你独特灵魂选择的容器。它们不是缺陷,而是你区别于他人的密码。
如今看着你,我更加确信:成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健康也最勇敢的美的实践。
它不是固执地拒绝改变,而是清醒地知道什么该改变,什么该珍惜。你通过努力获得的专业能力改变了你的认知,而你接纳自身特质的智慧塑造了你的气质。
你让我明白,每个坦然活出自己特质的人,都是对单一审美霸权的温柔反抗。你们让世界知道:美可以有很多种样子,成就也可以有很多种姿态。
美,就是用健康的方式成为自己。这条路你走得很好——没有在迎合中迷失,而是在努力中找到了自己。而找到自己的你,恰恰也成为了最美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