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意力密度投入是我们突破自己、赶超别人的唯一希望。
不论是上学还是上班,我们的课余时间和业余时间至少也有三个小时,但是,有趣的现象是
课余时间和业余时间虽然并不短缺,注意力密度值却十分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发处这样的感叹“每天花了时间,但却没有进步”。
一个更有意思的例子是:考试前的一两周时间,我们在复习看书上投入时间和反复看书的次数是整个学期的好几倍?
我们不缺时间,缺的是专注的精神。
专注的精神既包括上一期提到的注意力浓度《为什么你花了很多时间,却没学成?》,也包括今天要提到的“注意力密度”。
一、什么是注意力密度
这个词也是我在回顾和反省自己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自己编的一个名词。它是指,我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持续消耗在这项任务上的注意力时间长度和反复次数。
比如,你在新年时的“新年目标”之一是提高听力水平,那么你可能有两种行为模式:
模式1:每天练习听写VOA或者BBC0.5小时,听写1遍,连续3个月,3个月的总练习量为0.5*1*90=45。我们将这种模式下的注意力密度指数定义为0.5*1=0.5.
模式2:每天练习听写VOA或者BBC2个小时,听写4遍,连续3个月,3个月的总的练习量为2*4*90=720。我们将这种模式下的注意力密度指数定义2*4=8
评价:模式1中,练习者每天消耗在听力训练上的注意力密度指数为0.5,收获为45;模式2的指数为8,收获为720,是前者的16倍。
二、加强注意力密度为什么重要
其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概念能够部分地(因为肯定还存在其它因素存在)帮助很多人破解“为什么我学了十几年英语(可替换各种技能),但是却感觉除了单词多认识了几个,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这个经典难题。
答案是
想要获得某一领域突破,细水长流策略完全不适用,必须集中注意力对某一点进行猛攻。
如果我们将模式2的收获量与模式1拉平,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模式2在保持每天的时长和遍数不变的情况下,天数可以减少到7.5(2*4*7.5=45)天。也就是说,你如果投入高密度的注意力进行听力训练的话,七天半的效果就能相当于小剂量、低密度的3个月的效果。悬殊相当之大。
因此,这个概念的第二个重要性体现在,告诉你一个“偷懒”、“速成”的方法。
答案是
在短时间内加大注意力密度
因为,高度的注意力密度才能造就“学霸”、“牛人”、“专家”。
爱迪生反复试验几千次才找到钨丝,就是这个道理:在某一段时间里反复做同一件事情,直至取得突破。
三、“加强注意力密度”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加强注意力密度=集中焦点不停反复
你可以将这个原则简单地解释为——要取得突破就先闭关。
这种练习方法是有别于所谓的“速成”的,这种训练应该称为“高注意力密度训练后的突破”。
国足、国家队经常进行的“XX天封闭训练”,现在市面上很多的“XX天XX训练营”,都是在使用这个原则。
想一想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们,都是需要“闭关修炼”的。在闭关的过程中,没有人打扰(有的专门有徒弟负责看门),拿着一本秘籍来回来去地练,直至大功告成才会到江湖里去行侠仗义,而那些成天在江湖上显摆武艺的人,多半都是二流货色。
从科学的角度讲(我不是专业的,只是自己的个人看法),我们的注意力的分布是有波峰和波谷的,集中训练就是要保证在某段集中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所有可持续存在的波峰,实现最好的训练效果。
从心理的角度讲,我们在完成任务时,总是倾向于选择用时短的“解决方案”,而某些性质的任务(听写和口语训练)是可以短时间予以“突破”的,否则会永远在低水平徘徊(想想你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就知道了,虽然每天都在学习,可是似乎进步很小)。
想一想,模式1和模式2这样对比下来,模式1是低注意力密度的行为反复90个回合,而模式2代表所代表的是拥有高注意力密度指数为8的行为模式,在3个月中反复90个回合。这样下来,时间越长,保持高注意密度的训练者的成就就会越突出,低注意力密度的训练者和高注意力密度的训练者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直至高者成为“学霸”“牛人”,低者继续保持原地踏步(原地踏步也是相对的落后)。
四、为什么需要闭关修炼——注意力密度与什么相关
注意力密度有效的反复次数相关。有效的反复次数越多,注意力密度越高。
注意是“有效的反复”,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做的后一次行为是否比前一次有所提高,而“提高”的测量标准是,后一次的行为是否是经过思考前一次的得失后作出的。
不假思索地重复前一个行为就像驴子拉磨,永远走不出那个圈,低水平徘徊;而“有效地反复”才是“螺旋上升”,圈的直径也许没有变大,但是它是立体的向上的,已经越来越接近目标了。我曾经在“单词不断电”小组说过“有效的付出必有回报。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有效的必有回报。”
为什么要“闭关”呢?
为了获得有效的反复,必须要反复这一动作在短时间内增大重复的次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刷书”。
闭关这个信号的发出,会让你有一种被逼到绝境的紧迫感,从而不会分心,发挥巨大潜力。闭关都是为了提高水平的,没有人是闭关出来后水平更差的,所以不成功便成仁,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为什么考试前两周背书的速度快了很多,可以吃完饭马上回自习室背书,甚至不眠不休,而不是打游戏聊天睡大觉?因为deadline要来了,不背完就可能考挂,奖学金没了,要补考,保研资格没了等等一系列你可能不愿意承受的结果逼迫着你必须要排除一切干扰,抓紧一切时间赶快背书。你会发现这段时间你的记忆力最为强大,一个学期没有怎么翻过的书,在这两周可能被背诵了两三遍。
武侠影视作品里也有这样的故事,比如《太极宗师》里的男主在佛塔里对阵七大高手。在进入佛塔后,就是进入了一种绝境,要么被别人痛打至奄奄一息,要么打败对手救出师傅。在这段短暂的类似以闭关的过程中,在绝境的逼迫下,男主发挥出了惊人的潜能,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武功水平。
闭关就是让你在一段时间里只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在我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和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发现训练,就是不断地反复进行某种行动,不厌倦、不懈怠;突破就是不断地强化有效行为,加速关键进程。
在你高度集中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大脑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在处里关于这件事情的信息,脑细胞高度活跃,大脑的各种指令都指向于完成这一任务,高效利用时间,创造出最优的效果。
比如,央视以前有个减肥的真人秀,参加人员的所有注意力都是在每个训练的末期称体重,看谁减的多。这时,参加人员不仅要想各种减肥的好处和不达标的后果,学习各种减肥的训练方法,还要在看到美食时强迫大脑发出“不能吃”的指令。每天都反复强化这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训练,在选手要放弃的时候,继续强化,加速减体重的进程。因为,想要放弃的时候恰恰就是提升的最好时机,扛过去了,就提升了,减肥成功了,抗不过去,打回原形,于是还是那么胖,甚至反弹。
只有在高注意力密度的训练后,才可以进行低密度的保持训练。
有人说我要细水长流,水滴石穿。这个道理不假,但是在某些需要突破的时候,必须进行高注意力密度训练。
中国男足想要崛起,需要细水长流向德国学习,从孩子开始培养,百年树人。但是下届世界杯要来了,难道我们因为要细水长流就不参加了吗?那怎么办?只有进行短期高注意力密度的集中训练。(其实“水滴石穿”这个物理现象早有人指出其适用的具体条件,必须大剂量的水连续冲击。大家可以上网搜索。)
很多人说我每天泛听一会就可以了,就能听懂80%,你相信了,你也泛听了,可是你有没有问问那个人,TA在进入泛听这个段位之前做了什么。想要达到同传的水平,或者低一点,交替传译,至少经过一年到三年高注意力密度的精听训练。在高注意力密度完成后,水平已经迈上了新台阶,人家现在的泛听是为了保持听力的水平不下降而已。
相反,你一篇VOA精听做个好几天,顶多只是在让生活中有一种外语存在,这样的完成质量跟交家庭作业也差不到哪去,根本不是提升训练的模式。
本期结语
加大注意力密度——闭关:集中焦点不停反复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我们最后一个比较好的可以通过高注意力密度投入拉近和其他人距离、甚至在某一擅长的领域超越别人的比较黄金的时间了,可惜的是,很多人因为缺乏和忽略高注意力密度投入,虽然也和别人一样过来了大学四年,但是实质上四年里渐渐地却和“学霸”、“创业青年”、“才男才女”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一时兴起,写了3000多字,太长了怕大家看不下去,下期预告“如何提高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