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的家庭教育
我们为什么而来?为什么80%的父母在焦虑?因为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只要关于学习就是鸡飞狗跳。
其实,父母没有接纳孩子就是不不接纳自己,父母对孩子焦虑,就是自己焦虑,父母对孩子不自信,就是对自己不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我们要成为优秀的父母,必须自己要有积极正向的心态。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美国的马丁.赛利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并提出了幸福五要素理论,品格优势和美德是蓬勃人生的基石。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积极教育的五项观点:以人格成长促进学习成绩,以和谐关系促进教育品质,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突出优势与成长性思维。
核心技术:提高心理韧性,培养乐观精神,树立成长型的思维,追随积极情绪,认识与发展积极品质,建立积极关系,寻找人生意义。
二、积极自我成长:活出最绽放的自己
做优势父母,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培养一个积极的孩子,首先需要父母成为积极的自己。那么积极的前提是要发现、发挥和培养自己的优势。木桶理论vs斜木桶理论就是告诉我们谁能没有短板,但让我们走的足够远的,是我们的长板。
马丁.塞里格曼说: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于发现和发挥你的优势,而不是纠正你的弱点,第一步是识别你的优势。
马库斯.白金汉说:最负责任,最具挑战性,并且就忠实于自我而言最高贵之事,就是直面隐藏在你天性中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它。
从此刻开始,就发挥自己的优势吧!
那么如何绽放自己呢?三个法宝:自我觉察,自我接纳,自我肯定。
如何运用在生活中?我的体会就是每日的反思和总结,接纳自己不足,鼓励自己继续前行!运用易经的思维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自我觉察
六个层次要从下往上觉察:环境(人事物时地)、行为(做什么)、能力(怎么做)、信念价值(为什么)、身份(我是谁)、精神(与世界关系,对世界的贡献)。
自我接纳
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做不到,更要接纳自己做得不够好,一个无法自我接纳的父母,很难养育出自我接纳的孩子。
所有对孩子的不满,源于你的不接纳,对外在的不接纳源于内在的不接纳自己,所有的改变都始于接纳。
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设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么艰难。——艾密莉 顾埃
回想曾经的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焦虑而又消极,也有那种习得性无助。
何谓习得性无助,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放弃努力的消极行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去改变的力量,形成悲观的认知模式。悲观的解释方式很可能会给免疫系统带来损害,很可能导致抑郁。
那么乐观是什么?
是能够对未来的事情抱有正面的期望和估计,是能够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出正面有利解释,是能够坚持正面积极的人生信念。
每个人都有两次诞生,一次是肉体,一次是灵魂觉醒。人有三命:生命,慧命,还有使命。
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三、关系中的自我成长
哈佛大学持续75年的研究发现:最终决定内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关系的教育。
开启积极关系的密钥:同理与慈悲
从觉察的六个层次来看同理心,
慈悲———减轻他人的痛苦
1、与孩子的关心——需要的是联结(链接)
用爱的五种语言建立与孩子的联结,
与孩子联结的三部曲:引导——时而在前,支持——时而在后,陪伴——时而左右。
每个孩子内心最大的渴望,是与父母联结。
说每一句话前先问自己: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个行为前先问自己:这样做使事情的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2、与伴侣的关系——需要主动建设性的回应
人的性格就像电池的正负极,无论是正正还是负负,都会相斥,只有正负极才是最合适的搭配。也就是易经的阴阳思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主动建设性回应可以将原本不错的关系,上升为更好的关系。——《持续的幸福》
3.与父母的关系——需要传承(分化与成长)
自我分化作为家庭系统理论的基石,核心是个体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分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会让人同时体验到归属感与独立性,一个人的成熟,即意味着他能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
4、与他人的关系——需要善意与感恩
助人四大策略:从身边的人开始,从小事开始,感情支持有时候比物质帮助更重要,从利人利己的事开始。
感恩所有的缘分,感恩所有的相遇,感恩所有的磨难与痛苦,感恩天地,感恩一切!
愿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