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再次翻看2017年对我认知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成甲的《好好学习》。成甲归纳提升学习能力的三大技巧,分别是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再次检视我在这三大技巧的学习应用,这三个技巧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受益很大,特别是付费购买。
付费购买貌似对提升学习能力关系不大,事实上却有深远影响。
成甲说,我们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增进认知深度。而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用于学习的时间。
所谓的效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事情更多,效果更好。
考虑效率的前提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的确我们每人每天只有24小时,你不可能比别人多一秒钟。面对时间,我们究竟是追求时间的宽度还是时间的长度呢?易效能的生活提倡,高效率,慢生活。要享受生活,必定不能拉长做事情的时间去占用其它人生平衡中其它维度所需要的时间,唯有提高效率才能做到。
在学习上,在同样的时间内,你要学习得更多,也唯有提升内容的质量。
好东西都有其存在价值,往往需要付费购买,懂得花钱才是最大的效能。去年我重点在三个方面付费提高了学习内容的质量。
1.买书
读书应该是最快速直接,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学习方式了。
2017年,我开始大量地阅读,读过的书超过200本,这个数量超过了我前五年读过的书总量。在那之前,我有一个做法,就是觉得某个技能比较好,我会在一类书中精挑细选一两本来学习。去年,我只要觉得这本书可能有用,就会买,不管读不读完,总会有用的。精挑细选,想在一本书之中学到很多东西,想在一本书之中榨干作者所有知识,这种想法会限制我们把眼光放到更远的地方。一本书如果有一句话,一个理念能打动你,并且让你产生行动,那么它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当我感悟到这一点,我就开始无节制地买书,也因此促动了自己不断地去读书。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光是买书就超过了5000元。
成甲给我打开了思路,买书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为了更快速地寻找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一本书买回来,不必要立刻看完它,通过目录、概述和快速浏览,你能了解到你需要的知识在哪里,你某天需要用到的时候能查找到,能解决问题。它们就像在你身边的顾问,随时给你帮助。这样我们就能在大量的书之间穿梭,寻找解决思路。去年在个人成长、时间管理等方面,我了解到了大量的信息,不断地筛选组合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就是因为通过大量地买书、读书构建起来的。
一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现在在微信群随便发个红包都动辄十块八块的,而买一本书几十块钱,能轻松获取别人n年的心血,这可是最划算的买卖了。
2.买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到真正应用的时候却畏首畏尾,就是对工具和自己的理解不深。参加易效能线下课之前,我一直都是使用安卓的手机。作为理工男,特别喜欢倒腾复杂的东西,安卓系统满足了我这个心理。但是后来我提高了效能的理念之后,觉得倒腾手机这个事情特别耗时间,安卓手机使用效率并不高,很多工具都不及IOS系统好。为了跟易效能同步,就换了苹果手机,于是发现了大宝库,买工具就一发不可收拾。手机中增加了像Ominifocus、Calindas5、印象笔记、为知笔记、aTimelogger2、Flat Tomato、易录、Notability、Now、Mindnode等大量付费的应用。的确大幅度地提高了各种事务管理的效率。
苹果系统不仅提高了我们管理各类事务的效率,也是我们生活的艺术,简洁易用,无需复杂的思考,就是艺术与效率的结合。
3.买课
个人最有价值的投资应该是对自己成长的投资。
李海峰老师认为,我们学习投资最合理的比例是年收入的10%。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是获得知识最好的时代,移动互联已经让我们能很方便接触到知识的源头,与行业最好的老师学习。目前最突出的知识付费平台例如得到、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千聊等等。
不仅在线上学习,我也参加了多个线下课的学习,刷新了我对学习的认知。例如,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课程、龙兄的演讲私房课、李海峰老师的DISC课程。
线下课与线上课最大的区别就是面对面的交流。理论知识容易获得,读书能了解到。但是为什么还需要找导师学习呢?为什么教材容易买到,还需要开设学校,需要跟老师学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知道和做到之间还缺有效的指导。线下课程学习的优势能让你的学习更快地转化成行动,获得成果。这个就是很多人即使独自钻研多年还是无法有效提升,而被名师指点之后立刻打通任督二脉的原因了。
《刻意练习》提到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找到最好的导师学习,付费学习的意义就在这里了。
无论是买书、买工具、买课,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和质量。
花钱不一定是最大的效能,懂得如何花钱,懂得如何对自己投资才是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