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谁知?谁知?情终情始,情真情痴。何许?何处?情之至!
人从男女情欲中来,怎逃一个情字。情因缘起,缘尽何时?不知,不知。
一、人
影片开始的一幕,看似绝非人间。环境一片赤红,看似地狱;人们面目狰狞,看似恶鬼;还有一只小狗及屠户案前的肉林。隐喻了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生。
法海满怀慈悲的俯视着这一切,只说出了一个字:人。
在地狱中的恶鬼和畜生,都是重入轮回里的人变的,在法海眼中那都是活生生的人。由于前世的罪孽,现在沦落到地狱、恶鬼、畜生三界受果报。在地狱里,恶鬼们仍在继续打斗,犯嗔戒;其他围观的恶鬼以此为乐,犯痴戒;仍在涂害生灵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犯贪戒。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夜半屠门声。这些变成恶鬼的人们仍然执迷不悟,将继续在三恶道中轮回,难得人生,更难成佛果。
法海对此无能无力,流下一滴慈悲的泪。
二、妖
在圣经故事里,蛇引诱亚当和夏娃吃下了智慧果,导致他们被逐出了伊甸园。蛇暗指诱惑和原罪。
在中国文化里,蛇一般暗指妖艳的女人和狠毒的心肠。
三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蛇妖化作人形,专一害人的故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是蛇受人恩惠,修成人形,专一报恩的故事;《青蛇》是蛇修成人形,主动追求人世间美好爱情的故事。
修成人形的白蛇与青蛇初入世间,白蛇被读书声吸引,爱上了英俊潇洒、踌躇满志的许仙,青蛇被歌舞声吸引,觉得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才是红尘中的真趣。
两边形成的鲜明对比,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天近破晓,有的人还在辛苦劳作,有的人在外寻欢作乐犹未归来。影片中,一边是昼夜苦读,一边是通宵歌舞。白蛇道行高,选择了前者,青蛇道行浅,选择了后者。妖与人一样,随着修养的提高,渐渐脱离了低级趣味。百蛇修了千年,青蛇修了五百年。所以,只有几十年寿命的人看不破那舞衫歌扇、红粉青楼,也情有所原。
三、人与妖
《倩女幽魂》是人与鬼,《青蛇》是人与妖。人一定是好的吗?鬼与妖一定是坏的吗?在法海眼中,人妖殊途,势不两立。
得佛荫,性情祥和,修成人身的老道风驰电掣、蹑影追飞于深山旷野。感觉到妖气的法海不分青红皂白就将老道收服,不顾其苦苦哀求,将其镇于亭下,坏其百年道行。收妖后,老道的佛珠灵气不散,暗示法海草菅妖命。
佛法乃不二法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不对,世界上一切事情本都是相对的。人与妖要从其所作所为看善恶,人做坏事就是披着人皮的妖,妖做好事就是有菩提心的人。
佛度人亦不分善恶,善的要度,恶的更要度。佛有八万四千种方便法门,将其一棍打死应是下策中的下策,何况还犯了嗔戒,更何况还乱杀无辜。从这种角度看,法海实为愚直之人,愚乃不辨善恶,直乃不懂方便。
在雨中竹林,法海差点又误杀了为产妇遮雨的白蛇与青蛇。当赤裸的产妇胴体映入法海眼帘时,法海是否一丝不乱尚不得而知,但转身离去时那往前走几步后的停顿却说明了一切。
一念犹豫,前功尽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一人目盲,对高僧说欲借你眼睛治病。高僧毫不犹豫,挖下自己的左眼给他。但那人说我瞎的是右眼。高僧迟疑了一下,挖下自己的右眼给他,悔道自己挖得太快,没有问问是哪只眼。就因为这一念迟疑,挖下的眼睛失去作用,自己也没有了功德。
学佛,当发深心,四无量心,一念存疑,不断习气,西天远矣。
法海籍青蛇修行,欲考验自己的定力。其实考验还未开始,他就已经输了。输在自己还有“色”的观念。
宋代有位禅师,他在打坐时,有人想逗他,找了几个歌女到他面前表演艳舞,这禅师边看边笑。演完后,他问人这是在干什么?别人请他把境界写下来,他写道:
禅心已做沾泥絮,目下春风舞歌者。
七十年华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这位禅师虽然在看歌女,但只觉得她们是随春风起舞,同看几个小孩在玩是一样的心境。
何况法海还不敢睁眼,更何况最后还漏了数点菩提水。一心皈依,却又难断世缘,不禁让人感叹: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为法海对世人的多情,使他担负斩妖除魔的责任,但他却好心做坏事,伤害了善良的妖和许多无辜的人,种下恶果,佛道难成。白蛇被倒塌的雷峰塔撞死,青蛇杀了许仙让其殉情。多情的人做了最无情的事。
菩萨,全称菩提萨垛,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人。觉悟即充满智慧,多情乃佛心,做事需要智慧,因人、因事而异,否则就落入邪见。
青蛇问:“都说人间有情,情为何物?”
情是给予,是成全,是明辨是非,是对他人的爱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