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
小时候 :
比你成绩好的,肯定是偷偷看了书 。
长大后 :
比你长的美的,晋升也快的应该也是偷偷用了功的吧。
我想所谓的用功就是实践“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
知乎上有人提问:我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就是读不进去怎么办?
也有人说了:我一年读了100多本,平均一个月读了三五本,是最终没发现改变命运。
你看?读书与不读书都没有太大的改变,那根本原因在哪里?
成功人告诉我们答案就在于:读完一本书后你到底有没有吸收书里的精华并且运用到现实中去。
曾经有人这样说:说话是吸收的利器。
什么意思?意味着我们读书一小时就需要用两个小时输出才能完成更高效的吸收。可以是背诵,写作,交流等你所认为可以记住的方式:
大脑有两个存储部位“海马体”和“颞叶”。海马体负责短期记忆,颞叶负责长期记忆。
大脑的记忆过程是这样的。在两周内通过“说”“写”等输出的沟通方式,使用一个信息三次以上,这个信息就会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
根据大脑的记忆机制决定:“重要信息”会被当作长期记忆储存下来。“而不重要”的信息则会被迅速遗忘。
但是,有时大脑所判定的“有用与无用”不是那么准,因此很多部分需要我们手动调整。
那么输出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我们来看一下:
日本神经科名医,时间管理教练,畅销书作家【桦梓紫苑】他的输出形式:
每天在网络杂志上发表文章连续13年
每天更新自己的Facebook(脸书)连续8年
每天更新自己的YouTube(优兔)连续5年
每天写作3小时以上 连续11年
每年出版2-3本新书 连续10年
自己新书的讲座,每月举办两场以上 连续9年
可能又有人说了:我们可能无法跟这些伟人相比做那么多。但是能做的环节我都做了,每天输出很多,但是最终也没实现爆发式成长。
那是因为我们还少了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反馈”。反馈环节可以让我们精准的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中不断的去总结失败,去调整策略,为了下次更高效的输入。
所以,输入到输出再到反馈。精准的完成闭环,如果每个环节都可以严格完成,我们就会就短时间完成螺旋阶梯式的爆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