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时候,有一阵子,持续不断的写东西.其中,对于老家村口那座山,有计划是要写的。不过,中间忙乱起来了,于是就慢慢放下来了。记录在为知笔记里的题目一直保留着。前天,文文妹子说有个老乡微信群,聊的热火朝天,问我要不要加入,询问很多人都不曾认识。我还是不加入为好,相对于online的聊天,我还是喜欢写字,回忆以前的事,写下来异步交流。对于以前的事,老是能想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有些事儿愈加清晰了起来。
再说,跟朋友聊天,偶尔说到老家,很多人先问,是不是戈壁荒滩,处处缺水,人人住窑洞.其实,老家既没有戈壁,也不缺水,更不住窑洞,而是住在半边盖的土坯房里,有火炕,冬暖夏凉。当然,也有人会接着问,有山不?上山有树不?有山,多的数不清,一望无际,每每想起小时候登山远望,我总是绝望的。走是出不去的。绵延不断的山脊上除了枯黄低矮的茅草,树难一见。偶尔也有牧羊人赶着三五成群的绵羊啃食本来就不多的茅草,直至变成不毛之地。
在村口,从大山延伸到谷底的山坡上是很特别的。整个山坡上长满了满满的一坡野丁香。每到了农历的四月,满山坡的丁香会盛开。每年这个季节,喜欢淹没花丛中,跟逃学的同学的捉迷藏,像极了日本电影<菊次郎的夏天>的海报,一点不夸张.躺在花丛中,细品野丁香甜美的气息,会陶醉于其中的。甚至,现在闭上眼镜,我就能感觉到花香扑面而来,像真的一样。
我当时所在的小学,门口是316国道,穿过它,走不了几步就是山坡了。因为离的太近,基本上坡就变成我们理想的操场了。加之我野习惯了,这片山坡及其周边就是我的全部了。
1,野丁香
没错,就是野丁香。紫粉色的花朵,花径一串,两边对称。每个花骨朵都像一个小小棒槌,好漂亮呀。我知道的丁香其实就三种,一种是这种满山坡的长的,一种是在山坡附近的山岭上,,有一种叫茏蓓的灌木,很高大,花期比野丁香要早,花骨朵也比较大,叶子也大。还有一种就是家里养的,我在朋友家的院子里看到过,在电线杆子底下,叶子很小,花很小,开出来没有味道。到了四月,花开了,很多同学都会爬上山坡去折一束拿回来,长颈的白酒瓶子灌满水,把折来的野丁香央在里面,会精精神神的开几天,教室里甜丝丝的。对于折花,寺里的和尚是极力反对的,经常追着折花的人满山坡跑,仍是屡禁不止。我五年级那年,跟同学扯作业本写"保护花朵",或者"保护花朵人人有责"之类的,或者干脆拿了毛笔直接现在上坡上的石头上。为此,老人家来学校找写字的人,刚开始以为因我乱写乱画来学校告状,所以见他找就遁了,后来听同学说因为我写了,他拿过来两只苹果谢我。
要是花开了,经常会有青年男女会坐在花中谈情说爱,当时觉得这些事情太难为情,他们不害臊吗?咋能孤男寡女的在外面见面。于是,偷偷摸上比较搞的地势超过扬黄土起哄,然后被男的追着打.。在山坡来回的次数多了,就会发现很多东西。记得我跟小刚几个小伙伴去山坡玩,下山的时候,有个家伙被一盘大蛇吓个半死,本来想绕道,后来想了想,选择站比较高的位置直接朝它尿,大蛇被突然而来的袭击搞的慌不折路逃走了。有一回,有人发现一只黑兔子,全班所有的男生出动,满山坡追着这只兔子跑,最后逮到后因为分配不清,给摔死在教室的课桌上了。还有一次,我跟伟清蹲山坡上看放蜂人的蜂箱,看着蜜蜂出来,采蜜回来又进去,整个一个下午,没去上学。最后一只蜜蜂爬上我的额头搞了一下,对蜜蜂的观察才算结束。第二天伟清中午放学来我家看,我躺在柴堆上晒太阳,能听到他说话,我什么也看到,整个面目肿的明晃晃的,反光。好几天当病号,没去上学,还后悔了一整子,拉下不少课.
野丁香不光花漂亮,花香。它的枝干里面饱含油脂,烧柴最好了。逃学去烤土豆,小麦,玉米啥的,都是在山坡上直接捡一些就可以了,燃起来旺旺的。
2,山寺
倚在山坡上的几个台阶式的平地上,有个寺庙,叫"金仙寺"。史载始建于明初年,后多次毁于兵火,并多次原址重建。其实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这个奇怪的名字。刚开始,我记得最上面的一级上只有大雄宝殿,里面三位菩萨,偶尔溜进去看,总是吓的够呛。大雄宝殿东侧是一间普通的房子,供什么忘记后,只记得烧过香磕过头。听说后来重建了,可惜离开多年,实在有些模糊了。西边,是阎罗殿,修建的时候我应该是小学,从泥胎到彩绘我是知道的,恩,当时逃学就是为了看这个,所以,十道轮回壁画虽然凶恶,但是一点都不怕。在下一级是僧房,老和尚的驼背的厉害,脊椎严重变形,脊背上像背一个瓜,大家都加他"背瓜儿",他最讨厌别人这样叫他。在下一级,右边是"娘娘殿",送子菩萨,求子的人都去这儿,有很多用红头绳打的圈,后来会戴在小家伙们的脖子上,算是项圈了,偶尔遇到一个喜欢拨弄这个奇怪的玩意儿。左边是"三圣殿",我喜欢殿墙壁上的壁画,有一次逃学去临摹,找了两个蒲团垫子,趴在壁画地下画了整整一个下午。快结束的时候被爷爷好朋友发现了,拿过去一看开玩笑说要我赔他的壁画,或者扭我到学校报告老师我逃学,当时吓我一跳。接着就夸奖我心灵手巧,画的好,比壁画好。再往下有很多级的土台阶,L形的。还有一片很小槐树林。前几年回去,这一切都变了,当年的很多东西都消失了。
还有,在上坡顶上,也有庙,刻在红石崖,半米宽的路,一面傍山,一面就是上百米的悬崖,吓死个人。清末有叛乱的回回经常来袭扰,这里就了我们正在村子。去年,小刚回家,听说最高的"天爷殿"的壁画被鉴定为北魏时的手笔,我们原先爬到哪儿多数是偷吃居士们放的贡品,感觉像猴子,从来没有注意上面的壁画。根据他拍的照片,因为壁画文物的发现,政府开始投钱修了水泥石级,并加装了铁护栏。
3,树林儿
整个山坡的西侧,一个三角地带,里面长满了槐树。我最喜欢这里,树多而密,逃学没地儿去,这是最理想的环境,最不容易被发现。有时候困顿了,就倚在树干下睡一会儿,光线透过树叶与枝桠的间隙印在脸上,还可以眯着眼镜伸手抓着阳光玩。雨天过后还可以去树林里采蘑菇 ,多数是都是不能黑蘑菇,偶尔能发现探头出来的肉蘑菇,一挖就是一窝,好几个,带回家放菜油炒了,拿个馒头吃,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不是之一。有一回,逃学的同学报告,在树林最高的树上发现一个马蜂窝,班长就带了一波人去给捅了,,拿到教室里给我们看,黑洞洞的,好大。记得有人因此被蛰的够呛,虽然头是用衣服抱起来的,开了补丁暴露了他。最早,每间学校都是植树造林的指标,收槐树的种子,每个学生都有指标,每到树籽干好了,哥哥会带我打,爬上去,然后去一根杆子敲,然后将敲下来的树籽收集起来,回家妈妈放在簸箕里,搓去皮,筛掉杂质,拿回学校排队交指标。老师将我们采的种子会用飞机播种的,于是每当飞机出现天空,老以为它是来播种的。还有我在树林里给爷爷找到过一根拐杖,老人家很喜欢,出门经常会带上。再后来,这片林子被砍了,一颗也不剩,再往后中了花椒,接着里面盖起了厂房。
4,根于药
有一阵子,学校里面出现很树根在同学手中把玩,有的象鸟,有的像狗,惟妙惟肖,全是椿树的根,闻起来臭烘烘的。听他们讲是在山坡上挖的.后来我去过一次,在山坡的左侧,有陡峭的的石崖。走在上面腿软.挖了几个,不好就放弃了。意外发现了一片"麻黄",老人说是才要,爷爷的房梁上就挂一捆,我采过一捆,晒干了,最终还是没有卖成钱。还有一种草药,叫它"白柒",多长在野丁香花丛中,与其他草杂在一起,要仔细找才能发现.主要是挖它的跟,现在想来,跟人参类似了。挖过好多,攒起来了,忘记放哪儿了。
人已经走远,只有记忆越走越近,逐渐清晰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