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19期】18/21 实践原创《阿文的小毯子》—每个孩子心中的“小毯子”

19127黄艳君

阅读年龄:2~10岁


第一步:暖场:

先同小朋友互动,玩一阵手指操。一下子同小朋友的距离感就拉近了。

第二步,讲解:


故事讲解内容如下:

阿文有一条黄色的小毯子,当他还是小宝宝的时候,他就有这条小毯子,阿文非常喜欢他。

不管是上楼梯、下楼梯,或者是在家里、在外面,阿文总是说:“我去哪里,小毯子就跟我去哪里。”

不管是橘子汁、葡萄汁、巧克力、牛奶;或者是冰淇淋、花生酱、苹果酱、蛋糕,阿文总是说:“我喜欢的东西,小毯子都喜欢。”


妈妈说:“小毯子好脏。”

老爸也说:“小毯子又破又旧,丢掉算了。”

阿文却不肯,他说:“小毯子很好啊!”

“小毯子可以当披风......”

“我可以躲在小毯子里面,你们都找不到我。


阿文剪头发、看牙齿的时候,都把小毯子带在身边。

隔壁的阿姨说话了:“阿文不能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你们试泡醋的方法吗?”阿文的爸爸妈妈摇摇头。“来,我教你们怎么做。”

趁阿文不注意的时候,爸爸把小毯子的一角,泡在酸醋里。

阿文找到了小毯子,闻到一股怪味道,只好抓着另一角跑出去了。

阿文把小毯子放进沙滩里搓一搓,又把它埋在花园里,然后挖出来,闻一闻说:“嗯—好一点儿了。”

虽然小毯子还有一些怪味道,但是,阿文一点儿也不在乎。

“快开学了,怎么办呢?”

阿文的爸爸妈妈担心地问。

隔壁的阿姨说:“不可以让阿文带着小毯子上学,你们要直接告诉他:不行。”

阿文说:“我要带小毯子上学。”

“不行。”妈妈说。

“不行。”老爸说的更大声。

阿文听了,用小毯子遮住脸,伤心地哭个不停......

妈妈说:“乖,不要哭。”

爸爸说:“我们再想想看。”

忽然,妈妈大叫:“哎呀!我想出办法了!”

妈妈把小毯子剪成一块、一块的,再用缝纫机把它们的四个边儿纤起来,妈妈把小毯子做成了许多条小手绢儿。

现在,不管阿文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一条小手绢儿。


第三步,讲完绘本后,互动问答?

故事中,隔壁的阿姨教给了爸爸妈妈哪些方法呢?

许多小朋友听绘本好认真,都记得,给小毯子泡醋之类的办法。


第四步,向小朋友提问?(作为延伸)

1)小朋友有没有特别依恋的东西呢?

全部小朋友都说自己有特别依恋的东西。一本书,一把小手枪,一个塑料小盒,一辆小汽车。。。。。。小朋友的依恋东西五花八门!不论去哪里都随身带着。那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提供安全感的“东西”,更是亲密的“朋友”。

2)你是如何与你这个最亲密的“朋友”相处的?

年龄较小的小朋友,一直放在手上,手累了会让爸爸或妈妈或阿姨帮忙拎着。

目前,有些小朋友已经可以不用天天在手边了。

小朋友从小喜欢某件东西就会有依恋情结,就像他对妈妈的依恋一样

最后,鼓励,引导孩子们回家后,说出自己合理拥有这类依恋物品的要求。同父母做良好的沟通!


第五步,总结

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寄托物,枕头、玩偶……或者像阿文一样,是个小毯子。这些东西不仅为孩子提供安全感,更重要的是有他们不愿抹去的记忆,有让他们安心的味道。

成长的变化会让孩子觉得不安,我们一方面不应该不闻不问,放任孩子,也不能一味得制止他们的心里需求。要变通,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忘记和变得成熟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漫长,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