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不矫情
这几年,疫情连着经济的起伏,见了不少曾经风光的老板,栽在了沉甸甸的重资产项目上。看多了,越发觉得,正正经经赚钱,合法合规,才是最踏实久远的路。
年轻时,我也曾对“赚钱”这事儿带过几分矫情。现在明白:国家要发展,经济得先飞;邓小平同志说“落后就要挨打”,这“落后”二字,多半就藏在经济里。手里有了底气,才能养得起人才、搞得起科研、练得出实力。
说到底,认真赚钱这件事,藏着一个人的精气神。那是一种阳光的、向上的能量,也藏着对生活的判断与掌控力,当然,或许还有几分时运加持,但这份主动向前的劲儿,本身就很可贵。所以啊,不妨大大方方地去赚钱,不必扭捏。
想起师大附中的朱蒲橙老师,她是个通透人。上大学时,她就在校园里摆地摊,卖些大学生喜欢用的小物件、小饰品。她曾说过一句话,至今让我觉得新鲜:
“我定价,从不是在进价上加百分几的利率,而是看这东西,在人心里值多少。”
这思维新鲜,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原来赚钱里,也藏着对人和事的洞察。
有个大学生,见他舅舅经济紧张,他自掏腰包给舅舅买了疏通马桶的系统工具,去印了名片大些的自粘贴小广告,想着让舅舅能靠业余时间自由灵活添些收入。 可惜,舅舅总觉得这活儿“不体面”,揣着矫情,只做二三单就放弃了。 出工时套上鞋套,戴上口罩、手套有什么脏的呢? 劳动人民,一单就能赚100到300,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哪有那么多“体面”活,能凭着自己的双手,干干净净挣生活,可以的! 不是是,快递小哥的队伍里,研究生 本科文凭的占了60%以上了。
赚钱不矫情,是对生活的真诚,也是对自己的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