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说(知青篇)
魂牵梦绕青石湾
58、搭档王英
林晓芬与王英在指挥部搞宣传以来,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在一块工作,搭着伴去吃饭,两人从早到晚都在一起。
刚来工棚时,晓芬对新的工作环境有些陌生,对王英或多或少有些距离感。
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她对王英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王英工作肯干,待人友善,很是谦虚,与林晓芬的相处,宽容得像个大姐姐一般。
晓芬写的文章,自己拿不准,请王英过目修改,王英看了,总是鼓励、打气。有时她也会作以修改,她的改动,都让晓芬觉得贴切自然。
先说她写文章吧,那可是出奇得快,好像那些文字就码在脑门口,随叫随到,即时待发一般。
写诗歌类也是异常的神速,许多美妙的词句召之即来,来之能用。
再说她写的字,钢笔字乍看也还一般,但她刻了蜡板,印出了小报,那些字就有摇身一变的魔力,马上就自成一体,既娟秀又自然。
这天二人闲聊,王英问晓芬:“晓芬,你愿意一辈子留在农村吗?”
听着王英的问话,晓芬有些惊呀,脸上显出茫然,她不知该怎么回答。
说愿意吧,晓芬知道自己说的不是真心话,说不愿意吧,这可是违背上级旨意的说法,闹不好会出问题。
从文革中过来的人都有体会,这类的话题必须得谨言慎行,戴上像“右派”甚至“反革命”这样帽子的人,据说不少人都是说话不小心,而惹火上身。
所以她不敢啃声,只是两眼紧盯着王英的眼睛,晓芬在等待她的下文。
王英笑了起来,顺势把晓芬拉到她跟前的凳子上坐下。
她两眼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地说:“高中毕业后必须去插队,大学的门彻底关闭,现在知青可以上大学了,可那是推荐而来,上完了还得“社来社去”,再回到农村,久而就之,城里没有文化人,农村多是高中生。”
“晓芬,我是不是说得有点绕呢?”
晓芬听完这番话,立即答到:“不绕!”
晓芬接着说道:“这就是现实!我家住的那个院,与我同龄一般大的有四个女孩,两个没念过一天书,现生活在城里,还有一个上到初中,辍学了,也留在了城里,就我,上到了高中,来到了农村。”
晓芬接着说:“现在公社大会小会地鼓动咱们扎根农村一辈子,看来我们真得在农村安家落户了?”
王英举起了右手,在空中挥了一下,“扎根农村一辈子,我是不能接受,”
说话间她把胳膊搭在晓芬的肩膀上,口气坚定地说:“还有你,咱俩都不能接受!”
晓芬听了这话,情不自禁地朝王英身旁靠了靠。
随即,俩人“咯、咯、咯、”开心的笑出了声。
爽朗的笑声,透过敞开的窗户,飘到了工棚外的院子里。
她俩站起身,来到窗户前,四目眺望远方,与堤坝相连的群山被秋色渲染的一片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