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觉得自己像个白痴(ps:可能有点难听),但至少你试过了。
错误真是糟透了。
顾名思义,犯错就是当你想要做A,却不知怎的做成了B。
比如说你想喝瑞幸咖啡,却心不在焉。走进了它旁边的库迪咖啡,下完单才意识到......
或者你明明准备充分,自信满满,但在面试时却大脑一片空白,说的磕磕巴巴,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我说的就是这类错误。没什么严重的后果,除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
但谁又真的想让自己出丑呢?
当你一时失误,对自己犯的蠢行翻白眼时,其实会得到一份安慰奖。
基本上,你的错误说明了你三件事:
(1. 你并不完美。
(2. 你并不笨。
(3. 你并不无聊。
1. 你并不完美
不完美是件好事。也许如果你真的完美,你就会变得令人难以相处,大概是天才为什么总是孤僻的?(hh)
你永远不会知道犯傻是什么感觉。生活会过于一尘不染。谁知道你最终会不会变得自视甚高。
至少你的错误证实了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人。
为了强调这一点,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曾经在一家奶茶店引起了一场“爆炸”。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奶茶爱好者,你就会知道这些高热量的饮料通常装在带有特殊封膜的杯子里,你需要用一根粗吸管刺破杯盖。
那天,我正和几个刚认识的人坐在桌边。我当时一定很紧张,因为我把杯盖刺得太用力了。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就不必多说了。
救命!奶茶“爆炸”了!
好吧。“‘爆炸’就这?”你可能会想。确实,这有点夸张。但在我脑海里,这就像一场大戏。
“我真是个白痴,”我想,“我连根吸管都插不好。”
对年幼的自己,我会说:你不完美。但你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认为完美是常态。认为别人都是“完美”的,而你不是。
正因为如此,你觉得你自身存在着某种问题。毕竟,社交焦虑的根源,就是为了弥补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而努力表现出色。
但假设你确实有缺陷。
这真的是件坏事吗?至少,尴尬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它让你保持清醒和谦逊。
有时候,做个普通人就好。
2. 你并不笨
我们存在一个奇怪的悖论:失败是坏事,但学习是好事。
当然,当你成功时,学习是充满乐趣、甜蜜而令人兴奋的。但当你失败时,为什么学习突然变得如此令人羞愧呢?
我有一个小小的理论。我们已经开始相信:错误 = 愚蠢。我们常说:“你本该知道得更多”,我们因为对方没有把那些外部知识刻进DNA里而感到羞愧。
你第一次尝试做饭却失败了。你努力通过那次考试却失败了。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会有同样的想法:“这不适合我。我太笨了。”
现在,拿奶茶事件这样最愚蠢的错误来说,你就会这样假设:
“世界上其他人都没有插吸管的问题。完美地插吸管——既不太轻柔,又不太用力——并且每次都能做到,这是最基本的人类能力,除了我。我就是个异类。”
但我们把事情搞反了。一个错误让你比以前更聪明,而不是更笨。你本该如何知道得更多?你过去的那个自己根本一无所知。你没有机会体验你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切。
好吧,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一样上床睡觉,但第二天,你就会变得更聪明。你的“错误”已经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所以从技术上讲,你只能进步。你会做得更好。不可能比昨天更糟了。
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让未来的自己免于麻烦。
3. 你并不无聊
你可能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上最笨的人,但相信我:外面有人可能觉得你很有趣。
就像你看情景喜剧时,会嘲笑那个穿着T恤衫反面去约会的角色。“我可不想处于他们的境地,”你心想。嗯,你并没有被他们的错误所困扰,因为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他们的。
但当那个人是你时会发生什么?噢不!是我。总是我做错事。为什么?因为是我!
然而,如果你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愚蠢错误,你就会意识到:也许你讨厌自己的地方,恰恰是你的魅力所在。
我们喜欢笨拙的角色,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我们。
我们认为英雄是生来就拥有超能力,确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不怀疑自己的人。但如果这些角色已经无所不知,那他们就学不到任何东西。所以他们无法展现情感深度。难怪故事情节平淡无奇。
但如果生活就是一部情景喜剧呢?也许房间里总有那么一个人必须犯那个错误,而那个人恰好就是你。
再过几年,也许你就会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讲。
下次你失败时:这很正常
如果成功时可以表扬自己,那么失败时给自己一点同情心也是可以的。
你可能私下里希望有人能拍拍你的肩膀说:“没关系。这很正常。”
所以,是的。你不是一台机器。你犯的那些愚蠢错误是为了提醒你,你也会犯错。酷的是,你可以从中学习,或者你可以一笑置之。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也许你甚至会为此写一本书。然后带着一丝嘲讽的微笑,用这样一句话结束最后一章:
哈哈……我想我当时把它看得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