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伴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广泛开展,通过练习太极拳,很多人收获了身体健康,技艺提高的各种好处,却也有很多人因为练习方法不正确,致使身体多有损伤,特别是膝盖,更是练太极拳的人最常受伤的地方。
同时,现在网络上随便就能搜到海量的太极拳理论、视频。但是这些海量的太极拳信息,却是泥沙俱下,真伪并存,对于太极拳学练者,难以分辨真伪。
如何正确的学练太极拳,少走或不走弯路,是摆在太极拳学练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前的武术家没有现代的人体解剖理论知识,他们依据习练太极拳出现的现象,总结出了太极拳的理论系统,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要正确的理解这些独特语言,就需要了解人体,并在太极拳实践中体验,才不会被“阴阳”、“气”、“丹田”、“缠丝劲”等等概念弄迷糊了。
练太极拳须以人为本
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共同遵循的原理呢!
不管是什么流派的太极拳技艺,都离不开强健身体,克敌制胜两个部分。太极拳的习练方法,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搏击技术,为的是克敌制胜,一类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因为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运用太极拳的搏击技术。
既然是运动人体,自然离不开人体科学的范畴,因此,“以人为本”是练习太极拳,首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练习太极拳,首先需要学习相关的人体知识。
人体可分成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太极拳运动,主要通过锻炼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来达到健身的目的。人体系统之间互为关联,一般的人,只要把运动、神经、呼吸、循环这四个系统锻炼的强壮了,其他的系统也会随着强健起来,整个身体也就强健起来了。接下来,简单的说明一下人体的结构。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从运动角度看,骨是被动部分,骨骼肌是动力部分,关节是运动的枢纽。
太极拳谚说: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这里的“九节”,指的就是人体关节。“劲”就是不同的肌肉群工作而产生的力量。而太极拳对于人体的各肌肉群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有很高技术要求的。我们通过现代的人体解剖学,正确的理解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关系,是练好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课题。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机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对于太极拳来说,就是神经系统来指挥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按照太极拳的原则,来完成相应的动作组合。当我们练太极拳套路或(对抗时),神经系统负责总协调,呼吸系统负责氧气供给,循环系统负责能量运输,运动系统负责做出动作。
在武术界还有一个“气”的概念,这个“气”就是“循经感应”,也就是神经系统的反应和感觉。通过对比神经系统分布图和经络图,就能发现,其分布与结构是相一致的。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也就是说循环系统一是负责能量供给、二是负责废物排泄。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处是由外界与呼吸器官(肺)的气体交换,称肺呼吸(或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称内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特点是加入了腹部运动,称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及上下分层的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起;上下分层的呼吸方式,就是吸气时下腹收缩、上腹鼓起,呼气时下腹鼓起、上腹收缩。
养生界有句话:“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而膈肌的运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量。研究证明,膈肌每下降1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300毫升。坚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4厘米。这对于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腹式呼吸在增加身体的供氧能力外,还能锻炼横膈肌和肋间肌,提高我们的活力和耐力,使人精力充沛。
太极拳的呼吸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呼吸系统的运动,就是腹式呼吸法。二是练“气”,就是锻炼神经系统,强健神经系统的反应和协调能力。
太极拳的分类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清楚自己练太极拳的目标,不同类别的太极拳,因为目的不同,训练方式与要求也有所不同。我把太极拳按追求的目标,分为三类(不是按拳种分) 1、传统太极拳 , 2、竞技太极拳, 3、养生太极拳。 虽说分成三类,却也不是完全不相关的三类太极拳,只是因为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训练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和侧重而已。
一、传统太极拳
传统太极拳,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太极功夫,以战胜对手为主要目的,目标是把对手击倒、致伤、致命。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打的赢。讲究的是“快、准、狠”,快就是反应快,出手快;准就是打击部位准确;狠就是打击力要大。所以,大家看到在公园里那些慢呑呑,软绵绵的太极拳,已经不是原来的练功夫的太极拳了,现在叫太极操。
要战胜对手,对身体的素质、技术要求就很高,于是训练强度就要相当大,而过高强度的训练,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还要去练对抗,在对抗训练中,身体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传统比武的伤害那就更大了。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除非职业需要,或者特别爱好搏击,普通人健身,练习传统的功夫型太极拳其实并不合适。
二、养生太极拳
养生太极拳,以使身体健康、强壮为目标。因此首先要求适度的运动量,适当的难度。养生太极拳适度增加运动量,适当提高难度,因为过大的运动量,过高的难度,都容易造成身体受伤,就违背了健身、养生的目标了。
养生太极拳,主要从太极拳的松活绵柔部分下功夫,习练时讲究的是舒张筋骨,呼吸均匀绵长,动作轻柔松活,发劲以松弹为宜。习练养生太极拳,追求的是练习过后,神清气爽,身心舒畅,元气充沛。
养生太极拳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锻炼。
1、外练筋骨皮:养生太极拳,通过(套路)动作练习,锻炼人体的运动系统(肌肉、筋骨)、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在正确的练习后,能使人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内练一口气。通过腹式呼吸、意念的练习,锻炼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经过正确的呼吸、意念训练后,可以有明显的循经感应(俗话说的“气”),能使人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劳,遇事不会感到过分紧张,神定气闲, 眼睛明亮有神。
三、现代竞技太极拳
现代竞技太极拳又分为散手、推手、套路。现代竞技规定了比较明晰的规则,在相对保护运动员的前提下,有限制的开展对抗比赛。
散手竞技是比较专业的运动项目,和传统功夫型太极拳的区别在于,现代散手竞技,为了相对的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对容易造成伤害的部位,做了禁止打击的规定,同时对一些容易造成运动员伤害的技法,也做出了禁止,(比如反关节推拿)。
推手竞技:推手竞技是太极拳特有的对抗项目,目标自然是要推的赢,要求运动员在规则要求之下,具备高超的太极推手技能。同时,因为是直接与别的运动员接触对抗,因此对体能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参与推手竞技的运动员,除了推手技法的训练外,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套路竞技:现代的套路竞技,制定了比较明晰的竞赛规则。使运动员在竞赛中,能依据规则的要求,进行竞赛。套路竞技规则基本上分为:1、动作规格(三型四法),暨手型、身型、步型,手法、身法、步法、腿法。型,指的是动作的姿势、造型。法指的是符合太极拳术特点的技法。2、劲力、协调,3、柔韧、跳跃、平衡。4、精神,表演能力(艺术性),
套路竞技对规则各个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你必须要比别的运动员更好,才能拿到好的名次。所以套路竞技的训练,就要求进行高精度的训练,要有优美的动作外形,精准的拳法,顺达的劲力、饱满的精神气质。
太极拳学习的不同阶段
我把太极拳学习分成六个阶段:
1、初学阶段:会几个套路,懂得掌握运动量,掌握初级的腹式呼吸法。
2、提高阶段:知道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三型(手型、身型、步型),会上下分层的腹式呼吸法,懂相关的人体知识。
3、明理阶段:能正确理解太极拳的拳法:四法(手法、身法、步法、腿法),并能做到上下相随(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初步掌握经络知识。能掌握“气”的运行方法。
4、懂劲阶段:会太极推手,基本掌握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和沾粘连随。能掌握经络行“气”,至少做到“小周天”“气”通。
5、内外相合阶段:会正确的运用意、气,结合运动系统,做到内外相合,以内引外。正确的理解、掌握人体力学知识。
6、神明阶段:随心所欲不逾矩。
学练太极拳时,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内容,并确定相应的训练方式,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方式一定要随着配合,每个阶段,需要有相对应的训练方式和内容,以做到最快的进步提高。
后记
科学的掌握太极拳相关的人体知识,按照自己的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步骤,以及相应阶段的训练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安排好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就能最快速的进步,享受太极拳所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