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单元常常忽略或简化处理,今天看到这篇借作文来处理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理解、鉴别、选择、评价以及有效利用传媒信息的自觉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两种:
①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②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自主发展”这一方面中有“学会学习”的素养要求,其中“信息意识”这样表述:“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这道作文题就是根据此内容设计的。具体体现为科学精神之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之信息意识、勤于反思;责任担当之社会责任;健康生活之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实践创新之解决问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象。
审材料
1.理清层次→抓关键词
材料只有一段,分两层,第一层解说什么是媒介素养;第二层分号前指出接触大量信息的好处,分号后用“然而”一次转折,指出“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可见,分号之后才是重点,告诉考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要正确对待信息的接受和传播问题,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和良莠,去伪存真,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对待信息等等。
2.拆解材料→搭建框架(围绕关键词“媒介素养”思考)
(1)媒介素养是什么?列举的两个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和第一句有何关系?批判性思维侧重思考、鉴别是非真假,信息筛选能力侧重筛选良莠好坏。
(2)为什么提这媒介素养?因为信息是大量的。大量信息有什么特点?量大芜杂、真假参半、良莠不齐。大量信息带来什么危害?困于信息茧房,囿于他见牢笼,轻者被其裹挟,让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重则成为他人的枪手,为虎作伥。
二、审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告诉了我们作文主题,并指出了写作对象是“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
情境任务一是“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情境材料中隐藏的身处大量信息之中的危害才是重点。对这一点,不少同学选择避而不谈,而去谈的是善用信息的好处,扣第一句的有效利用传媒信息,而不扣材料重心如何规避危害。
“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再回到材料,最好抓住的还是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就是怎么鉴别,怎么选择,怎么评价,怎么有效利用。有些同学谈坚守自我,还要看具体分析,如果谈制定法规、净化网络环境就答非所问了。
情境任务二是“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这一任务要求通过讲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不能只讲与网络有关的故事,而不谈媒介素养。
情境任务中明确要求以上两个任务中“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三、具体行文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思辨意识。材料指出,当今网络信息,对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深度学习思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可结合自身感悟和思考,分析破解之道,体现独到见解,行文时要学会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更要考虑到材料的指向和题目的任务指令——“如何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即“怎么办”这个角度是论述的重点。一是可从正面立论,即立足信息时代,如何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有用信息;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理性思考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提升鉴别能力。二是可从反面驳论。先列举普遍存在的网络现状,如不实言论、不健康信息、疯狂起哄等,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心理和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呼吁青年理性对待,涵养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以上所述两个方面,有破有立,但结果都是指向如何对待信息的接受和传播。
其次,要有身份意识与对象意识。任务要求“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写作时要注意自己是青年学生这一身份角色,写作对象是跟自己一样的同学青年,所以作文要以广大青年的身份去思考,去表达认识与感悟,凸显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再次,要有文体意识。材料明确提出“谈谈自己的认识”“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没有注入个人体验的文章是没有感染力的。考生如果能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亲身经历和切实体验去谈,就可能写出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的好文章。第一个方向“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意味着作文应以议论为主,适合写议论文或者演讲稿。第二个方向“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应以记叙为主,适合写记叙文。
最后,要明确议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关键在解决问题。作为青年学生该如何对待信息的接受和传播,要提出解决之道,并且知行合一,从而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写记叙文要有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要适当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尤其是细节描写,方能生动形象,还要注意在事件中“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
立意参考:
1.理性对待,辨别真伪信息,勿盲从,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 去伪存真,筛选有用信息,与信息愉快相处,是我们要学会的一项技能;
3. 学会辨别,学会传播;
4. 正确筛选信息,涵养媒介素养;
5.慎独自修,学会过滤,是信息时代最好的媒介素养;
6. 明辨真假,向网络谣言说不;
【作文示例】
秉持辨别之心,涵养媒介素养
石家庄一考生
媒介是时代进步的见证者。互联网时代下大量信息能帮助我们探索万物;但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坠入网络深渊。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林则徐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斯言不谬。在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需要我们秉持辨别心之心,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
(开头在引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涵养媒介素养,首先要求我们选择有效途径,养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观点句)“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史铁生如是言。猜疑与谣言是网络社会的底色,这就需要我们养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个网络好公民。(阐释句)“无论风暴将我带到哪个岸边,我都将以黑马的身份重新上岸。”有人认为网络世界的自由是无止境的,不受约束的,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在网上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或见解,甚至随意辱骂诋毁他人。但恰恰相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没有人可以躲在所谓“自由”的荫庇之下,为所欲为。(议论说理)“江歌”一案中,江歌妈妈承受了众多不知实情的网络喷子的诋毁、辱骂,而她为捍卫女儿的权利与他们作斗争,在网络和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终,正义捍卫了她的权利和尊严,社会还了她一个公道。(事例句)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生活中,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打造了网络的生活的公正,使众多人们获得了新的领悟。(分析句)(典型的议论文标准段:观点句+阐释句+道理论证+事例句+分析句。彰显逻辑思维,论述典型深刻。)
涵养媒介素养,还要求我们不信谣不传谣,提高信息筛选能力,用逻辑思维筑牢媒介素养的根基。(观点句)当今时代,信息泥沙俱下,片面的真实组成千千万万种虚假。逻辑是繁花径中唯一可触的真实。以逻辑为筛,筛出泥沙中的点点珠玑。(阐释句)唯其如此,方有张存逸以逻辑为笔,写就反谣言防线的理智清醒;方有萧伯纳“他们在说什么?让他们去说!”的乐观平淡。(正面事例)盲从不是逻辑的缺乏,就是独立思考的缺席,就会随波追流,就会囿于他见牢笼,轻者被其裹挟,让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重则成为他人的枪手,为虎作伥。从质疑莫言诺贝尔得奖到指责清华大学为“亲美派”,再到众口讨伐农夫山泉,真是可悲!可叹!(反面事例)在当今时代,用逻辑思维筑牢媒介素养的根基,近可不被众人观点蒙蔽,更好认识世界;远可把握时代发展的风向标,不在盲从中醉生梦死。(分析句)
(典型的议论文标准段:观点句+阐释句+事例串(正反对比用据)+分析、结论句。彰显逻辑思维,论述典型深刻。)
鲁迅先生曾言“青年,是力争上游的,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就令荧火一般,在黑暗里也能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网络“集体生活”纷繁错杂,青年当秉持批判性思维、辨别是非之观念,提高媒介素养,建设和谐生态之网络,做网络正义的维护者。
秉持辨别之心,涵养媒介素养。纵有疾风起,我亦乘风破万里。(结尾联系青年实际发出倡议和号召。)
【评语】文章开头在引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怎么办”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并发出倡议和号召。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理深刻透彻,堪称考场作文范例。(本文作者学校:河北平山中学)
媒介素养这门课不能“挂科”
近年来,“媒介素养”这个词很火,不管是运用网络、应对舆情,还是治理网络暴力、鉴别虚假新闻,对策建议中总有这么一条:提升媒介素养。有媒体人甚至直言,“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你连朋友圈都混不好”。
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堪称一堂必修课,但仍有不少人常因媒介素养短板而碰壁。比如,有人被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有领导干部的反应速度跟不上舆情的发酵速度;有人被同质化信息“四面夹击”……
那么,媒介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全媒体时代的必修课?
一
有的人可能会不解:“不就是玩手机上网,这还需要专门的素养吗?”实际上,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笔者认为,优秀的媒介素养不仅是要具备高效接收信息的能力,更要有科学甄别信息、高质量生产信息的能力。
检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互联网技术飞速迭代,信息含量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很多人说,“现在是一个信息找人的时代,而不是人找信息的时代”。翻翻报纸、看看电视、问问搜索引擎,仿佛动动手指就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然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精准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看似简单却颇为考验人。比如,有的信息要在社交媒体上检索,有的要去专业数据库查找;有的信息可能只是一篇文章的某个碎片化内容,必须搜索多篇文章才能整合成一则完整信息……寻找信息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我们使用媒介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是上网触网的基础能力。
甄别,“乱花渐欲迷人眼”。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社会热点、突发事件中,不同主体带着各自立场参与讨论,这其中既有权威内容,又有谣言传言,还有故意带歪节奏、混淆视听的声音,客观事实很容易被主观情绪所掩盖,正确信息也容易在多次传播中被曲解。
相信很多人有过此类经历:精挑细选了多个信源,最终还是被假新闻蒙在鼓里;发个朋友圈对社会热点激情开麦,结果发现事实反转了,只好悄无声息删除……身处真假掺杂的信息海洋中,学会辨别真假、理性判断,既是对事实负责,更是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寻找信息、判断信息是基础,媒介素养的核心还是在于运用“媒介素养”作文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理解、鉴别、选择、评价以及有效利用传媒信息的自觉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两种:
①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②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自主发展”这一方面中有“学会学习”的素养要求,其中“信息意识”这样表述:“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这道作文题就是根据此内容设计的。具体体现为科学精神之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之信息意识、勤于反思;责任担当之社会责任;健康生活之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实践创新之解决问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象。
审材料
1.理清层次→抓关键词
材料只有一段,分两层,第一层解说什么是媒介素养;第二层分号前指出接触大量信息的好处,分号后用“然而”一次转折,指出“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可见,分号之后才是重点,告诉考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要正确对待信息的接受和传播问题,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和良莠,去伪存真,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对待信息等等。
2.拆解材料→搭建框架(围绕关键词“媒介素养”思考)
(1)媒介素养是什么?列举的两个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和第一句有何关系?批判性思维侧重思考、鉴别是非真假,信息筛选能力侧重筛选良莠好坏。
(2)为什么提这媒介素养?因为信息是大量的。大量信息有什么特点?量大芜杂、真假参半、良莠不齐。大量信息带来什么危害?困于信息茧房,囿于他见牢笼,轻者被其裹挟,让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重则成为他人的枪手,为虎作伥。
二、审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告诉了我们作文主题,并指出了写作对象是“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
情境任务一是“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情境材料中隐藏的身处大量信息之中的危害才是重点。对这一点,不少同学选择避而不谈,而去谈的是善用信息的好处,扣第一句的有效利用传媒信息,而不扣材料重心如何规避危害。
“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再回到材料,最好抓住的还是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就是怎么鉴别,怎么选择,怎么评价,怎么有效利用。有些同学谈坚守自我,还要看具体分析,如果谈制定法规、净化网络环境就答非所问了。
情境任务二是“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这一任务要求通过讲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不能只讲与网络有关的故事,而不谈媒介素养。
情境任务中明确要求以上两个任务中“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三、具体行文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思辨意识。材料指出,当今网络信息,对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深度学习思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可结合自身感悟和思考,分析破解之道,体现独到见解,行文时要学会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更要考虑到材料的指向和题目的任务指令——“如何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即“怎么办”这个角度是论述的重点。一是可从正面立论,即立足信息时代,如何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有用信息;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理性思考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提升鉴别能力。二是可从反面驳论。先列举普遍存在的网络现状,如不实言论、不健康信息、疯狂起哄等,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心理和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呼吁青年理性对待,涵养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以上所述两个方面,有破有立,但结果都是指向如何对待信息的接受和传播。
其次,要有身份意识与对象意识。任务要求“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写作时要注意自己是青年学生这一身份角色,写作对象是跟自己一样的同学青年,所以作文要以广大青年的身份去思考,去表达认识与感悟,凸显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再次,要有文体意识。材料明确提出“谈谈自己的认识”“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没有注入个人体验的文章是没有感染力的。考生如果能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亲身经历和切实体验去谈,就可能写出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的好文章。第一个方向“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意味着作文应以议论为主,适合写议论文或者演讲稿。第二个方向“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应以记叙为主,适合写记叙文。
最后,要明确议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关键在解决问题。作为青年学生该如何对待信息的接受和传播,要提出解决之道,并且知行合一,从而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写记叙文要有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要适当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尤其是细节描写,方能生动形象,还要注意在事件中“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
立意参考:
1.理性对待,辨别真伪信息,勿盲从,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 去伪存真,筛选有用信息,与信息愉快相处,是我们要学会的一项技能;
3. 学会辨别,学会传播;
4. 正确筛选信息,涵养媒介素养;
5.慎独自修,学会过滤,是信息时代最好的媒介素养;
6. 明辨真假,向网络谣言说不;
【作文示例】
秉持辨别之心,涵养媒介素养
石家庄一考生
媒介是时代进步的见证者。互联网时代下大量信息能帮助我们探索万物;但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坠入网络深渊。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林则徐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斯言不谬。在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需要我们秉持辨别心之心,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
(开头在引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涵养媒介素养,首先要求我们选择有效途径,养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观点句)“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史铁生如是言。猜疑与谣言是网络社会的底色,这就需要我们养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个网络好公民。(阐释句)“无论风暴将我带到哪个岸边,我都将以黑马的身份重新上岸。”有人认为网络世界的自由是无止境的,不受约束的,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在网上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或见解,甚至随意辱骂诋毁他人。但恰恰相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没有人可以躲在所谓“自由”的荫庇之下,为所欲为。(议论说理)“江歌”一案中,江歌妈妈承受了众多不知实情的网络喷子的诋毁、辱骂,而她为捍卫女儿的权利与他们作斗争,在网络和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终,正义捍卫了她的权利和尊严,社会还了她一个公道。(事例句)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生活中,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打造了网络的生活的公正,使众多人们获得了新的领悟。(分析句)(典型的议论文标准段:观点句+阐释句+道理论证+事例句+分析句。彰显逻辑思维,论述典型深刻。)
涵养媒介素养,还要求我们不信谣不传谣,提高信息筛选能力,用逻辑思维筑牢媒介素养的根基。(观点句)当今时代,信息泥沙俱下,片面的真实组成千千万万种虚假。逻辑是繁花径中唯一可触的真实。以逻辑为筛,筛出泥沙中的点点珠玑。(阐释句)唯其如此,方有张存逸以逻辑为笔,写就反谣言防线的理智清醒;方有萧伯纳“他们在说什么?让他们去说!”的乐观平淡。(正面事例)盲从不是逻辑的缺乏,就是独立思考的缺席,就会随波追流,就会囿于他见牢笼,轻者被其裹挟,让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重则成为他人的枪手,为虎作伥。从质疑莫言诺贝尔得奖到指责清华大学为“亲美派”,再到众口讨伐农夫山泉,真是可悲!可叹!(反面事例)在当今时代,用逻辑思维筑牢媒介素养的根基,近可不被众人观点蒙蔽,更好认识世界;远可把握时代发展的风向标,不在盲从中醉生梦死。(分析句)
(典型的议论文标准段:观点句+阐释句+事例串(正反对比用据)+分析、结论句。彰显逻辑思维,论述典型深刻。)
鲁迅先生曾言“青年,是力争上游的,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就令荧火一般,在黑暗里也能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网络“集体生活”纷繁错杂,青年当秉持批判性思维、辨别是非之观念,提高媒介素养,建设和谐生态之网络,做网络正义的维护者。
秉持辨别之心,涵养媒介素养。纵有疾风起,我亦乘风破万里。(结尾联系青年实际发出倡议和号召。)
【评语】文章开头在引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怎么办”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并发出倡议和号召。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理深刻透彻,堪称考场作文范例。(本文作者学校:河北平山中学)
媒介素养这门课不能“挂科”
近年来,“媒介素养”这个词很火,不管是运用网络、应对舆情,还是治理网络暴力、鉴别虚假新闻,对策建议中总有这么一条:提升媒介素养。有媒体人甚至直言,“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你连朋友圈都混不好”。
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堪称一堂必修课,但仍有不少人常因媒介素养短板而碰壁。比如,有人被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有领导干部的反应速度跟不上舆情的发酵速度;有人被同质化信息“四面夹击”……
那么,媒介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全媒体时代的必修课?
一
有的人可能会不解:“不就是玩手机上网,这还需要专门的素养吗?”实际上,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笔者认为,优秀的媒介素养不仅是要具备高效接收信息的能力,更要有科学甄别信息、高质量生产信息的能力。
检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互联网技术飞速迭代,信息含量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很多人说,“现在是一个信息找人的时代,而不是人找信息的时代”。翻翻报纸、看看电视、问问搜索引擎,仿佛动动手指就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然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精准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看似简单却颇为考验人。比如,有的信息要在社交媒体上检索,有的要去专业数据库查找;有的信息可能只是一篇文章的某个碎片化内容,必须搜索多篇文章才能整合成一则完整信息……寻找信息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我们使用媒介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是上网触网的基础能力。
甄别,“乱花渐欲迷人眼”。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社会热点、突发事件中,不同主体带着各自立场参与讨论,这其中既有权威内容,又有谣言传言,还有故意带歪节奏、混淆视听的声音,客观事实很容易被主观情绪所掩盖,正确信息也容易在多次传播中被曲解。
相信很多人有过此类经历:精挑细选了多个信源,最终还是被假新闻蒙在鼓里;发个朋友圈对社会热点激情开麦,结果发现事实反转了,只好悄无声息删除……身处真假掺杂的信息海洋中,学会辨别真假、理性判断,既是对事实负责,更是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寻找信息、判断信息是基础,媒介素养的核心还是在于运用信息,也就是运用舆论的力量来表达观点、推动工作。互联网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媒介去大胆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理性发声推动社会问题的妥善解决,还可以通过“玩转”传播规律来打开事业新局面。
如,去年3月,一则“女子上午求助省厅官微下午专家就来了”的报道登上热搜。浙江姑娘小王得知父母在老家辛苦养殖的沼虾大量死亡,通过“浙里办”找到省农业农村厅官微留言求助。几小时内,专家便联系上了她的父亲,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相关部门的快速回应和对接,得到网友狠狠点赞,媒体纷纷跟踪报道,有网友表示“这才是开设官微的意义”“浙江速度是真的快”。在笔者看来,这正是媒介素养在政府职能运作中的价值体现。
二
所谓“既要干得好,更要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说明提升媒介素养,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做工作来说,都有极大助益,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陷入迷失焦虑。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五花八门的知识,还有不少自相矛盾、观点相左的内容,如果缺少一定的媒介素养,就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既担心错过重要信息,又不知如何避开垃圾资讯、虚假信息。尤其是面对一些贩卖焦虑、渲染情绪的内容,如果无法辨别清楚并保持独立判断,便容易被裹挟其中,沦为“流量大战”中的“韭菜”。
产生认知偏差。当前,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平台推送的内容往往是经过算法测算和推荐的,人们使用得越频繁,喜好就会被平台摸得越透。如果媒介素养不足,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陷入充斥着同质化信息的茧房中。若长期局限于狭窄的信息圈层,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也可能产生偏差,甚至走向极化。
缺失自主思维。媒介素养不高,常常意味着无法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或是只追踪到动态事实的阶段性进展,或是只了解到事物的片面评价,从而导致偏听偏信、人云亦云,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节奏。近年来一些突发事件中的集体站队、网络暴力等,许多都是冲动盲从的产物,而这种集体行为对当事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都是极大的。
此外,对一些特定群体而言,如果媒介素养不足,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比如,负责应对舆情的领导干部一味依赖“封堵删”,最后可能遭到舆论反噬,损害党委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企业公关人员反应速度慢、抓不住社会情绪的焦点,则可能让企业负面评价缠身;青少年群体三观尚未定型,若沉迷于网络低俗信息、被诱导参与网络暴力等,就会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
现实中仍有许多人认为媒介素养是专业人士应具备的素质,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互联网已经成为关乎个体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这是时与势的自然选择,而媒介素养也将成为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等同样重要的现代文明修养,不容忽视。我们的生活与互联网嵌合得有多紧密,媒介素养对我们的影响就有多大。应鸣阅读与写作
对公众来说,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意识到提高媒介素养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它可以让我们少被谣言骗得团团转、少在五花八门的信息里“迷失方向”、少做跟风盲从的“墙头草”、少被有心者诱导做网暴“雪崩时的雪花”……也只有打心眼里意识到提升媒介素养终归是自己的事,不再秉持“事不关己”的态度,才会主动在日常的媒介使用中多对比几个信源、多追问几句“真的吗”、多发掘舆论的正向作用。此时,媒介素养的提升便是日用而不觉的结果了。
当然,提升全民媒介素养应是政府、学校、平台、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尤其是对青少年、老年人等媒介素养较为薄弱的群体,以及党政机关干部、公共服务从业者等对媒介素养要求较高的群体,更需为之提供讲座、网课、线下课程等具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课程,让“短板”变长、“长板”变强。
最后,网络信息越是纷繁复杂,坚守真实与客观的主流媒体就越难能可贵,肩上扛着的担子也就愈发沉甸甸。跟良莠不齐的自媒体比起来,主流媒体在真实性、权威性等方面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主流媒体更要发挥好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积极报道真实准确的新闻,保持权威公正,成为公众可以信任、愿意信任的信息来源。同时,还要利用多维的视角、聚合的意见、高质量的传播,来帮助受众走出信息茧房、提升媒介素养。
身处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媒介素养这堂必修课不能“挂科”。运用好这堂课的所知所学,才能在互联网的大海里自如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