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1 王世民

.2017-09-05

第一部分--系统思维探秘

第一章 分析具备优秀思维力的必要性
  • 分析时想不明白
  • 表达时说不清楚
  • 学习时学不快速
第二章 透彻分析了世界万物的本质是系统。
  • 系统思维:用“框架”来系统地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

  •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且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构成要素,更要考虑元素之间的联系。

  • 系统思维的特点主要是整体性、结构性、三维性、综合性、动态性。整体性、结构性、三维性和综合性,都是基于“框架”产生的,而动态性则是通过框架构成元素之间联系的动态变化来表现。

  • 框架的来源:

    1. 从已有框架中选择。
    2. 基于已有框架改善。
    3. 全新构建框架。
      • 暂时没有合适的框架适用于你想思考和表达的对象;
      • 有合适的框架,但是你尚不知道或未能想到。
  • 归纳是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如男人、女人可以归纳为“人”。

  • 演绎则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如,既然鸟会飞,喜鹊是一种鸟,那么喜鹊会飞。

  • 系统思维以“框架”为核心,在构建框架过程中涵盖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水平思维和结构化思维中的所有思维方法。

  • 一个优秀的学习方法至少会在两个方面帮助你的学习:一是单位学习效率的提高;二是知识积累速度的加快。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

第三章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未能准确地描述问题。
      • 准确地描述问题,将非量化、模糊化、有歧义的问题描述转化为可量化、可例证、清晰化的问题描述。
    2. 没有梳理清楚问题的结构。
      • 明确问题构成要素,采用“5W2H”的框架:
        1. WHY?
        2. WHAT?
        3. WHEN?
        4. WHERE?
        5. WHO?
        6. HOW?
        7. HOW MUCH?
    3. 被问题的表象蒙蔽。
      • 5WHY分析法,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自问,探究其根本原因。
        关键:鼓励解决问题的人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出手,沿着因果关系链,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 很多时候,对方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他们初步加工后的解决方案,而非真正的问题。你需要找到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惯性地将初步解决方案当作问题本身来应对。
    4. 忽略问题隐含的假设。
      • 显性化隐含的环境假设。
      • 显性化隐含的时间假设。
      • 显性化理论/工具的应用前提和边界。
第四章 分析问题(构建框架及明晰关键)
  • 必备的思考工具:
    1. 逻辑思维导图。
    2. 逻辑树。
    3.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举。
  •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是一个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考过程。
    1. 步骤一:罗列要点,是一个发散思考的过程。
    2. 步骤二:连线归类,是一个将发散思考的结果进行收敛归类的过程。
      • 掌握归纳推理的三个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3. 步骤三:形成框架,根据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框架。
    4. 步骤四:检查框架,是一个检查形成的框架是否符合MECE的步骤。
  • 自上而下选用框架:要点质量高,框架完整易,思考速度快。
    1. 步骤一:选择框架,快速选择一个合适的框架。
      • what-why-how。
      • 二维矩阵,可以推导到所有可做四象限分类的应用领域。
      • 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纠正),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现被广泛应用在方案或计划的实施、监控和改进工作中。
      • PEST,politics,economic,society,technology(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用于外部环境分析。
      • SWOT,strengthe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相交竞争对手的优势方面,相交竞争对手的弱势方面,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外部环境中的不理因素和挑战),是有效评估自身内部能力、外部威胁和机遇的主流分析方法之一。
      • 专业相关的理论框架
      • 依据四大逻辑顺序构建的框架
        1. 时间顺序框架。
        2. 结构顺序框架。
        3. 重要性顺序框架。
        4. 演绎逻辑顺序。
    2. 步骤二:分解问题,选择合适的结构后,依据逻辑树的架构从左往右,自上上而下的顺序逐层分解框架。
    3. 步骤三:多维思考。
      • 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 逆向思考,倒过来想一个事情或看待一个事物的方法。
      • 零基思考,抛开已有的任何限制或已知结论,从原点出发,从零全新开始的一种思考方式。
    4. 步骤四:检查框架,是一个检查形成的框架是否符合MECE的步骤。
  • 明晰关键
    1. 80/20法则
      • 多数,但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
      • 少数,但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2. 淘汰非关键的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