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皮囊标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也许就因为它有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 《皮囊》
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虽然以前没有读过崇达老师的任何作品,由于崇达老师是福建人的原因,看书之前便有了好感,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一直记得崇达老师外婆说的话“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切菜把手指头切掉了,竟然面不改色,一点都不慌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把自己的儿子扔进海里学游泳,差点淹死,邻居看不下去跳下水救了下来。
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是崇达老师的母亲。作者的父亲由于中风,左半边身体瘫痪。作者的母亲是个坚毅的女人,一个人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她一辈子都在努力地盖房子,一有点积蓄就想盖房子。甚至在得知房子马上要拆迁了,还要花钱修建房子,而不是把钱给儿子去北京买房。原因很简单,房子面前最重要的那块奠基石,上面的修建者将是她死去的丈夫,这也许就是至死不渝的爱情吧。看着作者的母亲,我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虽然没有那么多戏份,她在我心中依然是那样坚毅的一个女人,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和男人一样在田里干活。同时想女人一样照顾着家庭。永远为家庭努力,却不曾为自己考虑什么。
在崇达老师小的时候,父母禁止他去看海,认为大海剥夺了生活更好的可能,大海欺骗了信任它的人们。而蔡崇达对于那片海的态度,也表明了他对待人生意义的态度: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其实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和身边的朋友、亲人、恋人要保持一段刚刚好的距离,这样会让我们与他们之间相处地更加和谐。
书中谈到了崇达老师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小时候自己崇敬的文展,一个是大学同学厚朴。一个从小向往大城市,最终在大城市中迷失了自己,被城市所遗弃。一个追求自我、自由、青春、热血,被大学退了学,然后由于心理的疾病,自杀了……我们很多从农村出生,考上大学,到了大城市,想在大城市扎下根,不愿意再回到破旧的老家生活。不少人却在城市里迷失了自我,很多出现了无家可回的现象。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很难搞懂,人最可怕的是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求而不得的痛苦,还是得到了那种失落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