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不厚,两百多页,两晚时间也就看完了。
这是一本读完之后,余味会越来越甜,也越来越厚重的书。
初读你或许会觉得拧巴,甚至难受——高加林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几经浮沉,故事结尾还是被打回现实的尘埃里。可余味就在于,这个故事的结尾并不是高加林人生的终点。而我们人生中的每个故事,只要没到呼吸停止的那一刻,也代表不了我们的终点。
高加林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憧憬着城市的生活,想要发挥他的文学才能,渴望着挥斥方遒,雄姿英发。但是对于他的悲剧经历,有多少人同情他,大概就会有多少人骂他活该。同情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理想有着难以磨灭的热忱;活该是因为他由于分不清理想与现实而做的傻事。
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偏爱理想主义者的,当这些人燃烧起来的时候,可以给周围的人都带来光和热;可是我也坚信有以下特点的理想主义者是会为世界所厌烦的: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不负责任……把这些特点归结为最根源的一句话,就是在人生得意时错把理想当成了现实,失意时又把现实当成了理想。
而高加林最大的错,便错在了这一点上——低谷时以为自己会和巧珍厮守终生,理想既然那么难实现,那就先不去想了;得意时以为自己从此飞黄腾达,黄亚萍才是知心恋人,而巧珍永远跟不上自己步伐。
他忘了自己对理想永远都会念念不忘,也忘了自己的身份永远是农民的儿子。
《人生》这本书的力量就像故事里的德顺爷爷一样,把没有翅膀却试图平地起飞、直冲云霄的你一把拉回地面,然后拍拍你身上的灰尘,告诉你站起来,往前看;告诉你这条路绝非坦途,却能指引你到终点;告诉你坎坷前行自有风味,荆棘之中可寻玫瑰。
是的,如果你不能一飞冲天,就应该记住,你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是脚下向前曲折延伸的石板路,而不是鹰击长空的飘逸身影。你会在这条路上历经迷雾,踏过险途,但你也得知道,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你曾经想飞去的山顶。
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这里我想说,只有一种理想主义,就是在认清无法飞翔之后依然力争巅峰。
而《人生》所表哲理,与这两句话应是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既知道阻且长,又觉心神坦荡,是以上所述最终应达成的境界。我扪心自问,大致悟到了六分,余下四分还需人生经历来填。
忽又想起最近与友分享的一段文字: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里短短十二字,曾给予我巨大力量,就在今年寒假时还与父亲聊过相关的所思所感。这十二字和《人生》一起,告诫人勿要瞻前顾后——不可腾云驾雾而脚落不下实处,亦不可长悔当初而不知未来可图。
悟得此理,力施于行,假以时日,当成人才;若有幸得时运眷顾,或可登人杰。
《人生》一书,可读;且越早读罢,越早知此理,越好。
就像我偶尔会这样『宽慰』我自己——若是自觉天资有限、年岁亦不小,要成为像苏东坡一样的人不太可能,那也可以尽力成为苏老泉一样的人。然后做前者那种人的老爹嘛,哈哈,不也挺好的?
2019.5.14 晚
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