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由振动产生,可以通过空气,固体,液体传递,到达耳膜
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音频的快慢,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音量:振动的幅度,幅度越大声音越大
音色:泛音/谐波,不同的泛音会有细微差别,导致产生不同音色
前两个物理课应该都讲过,泛音可能有些陌生,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声音可以分解为许多个正弦波,最低频率的音为基音,其他较高频率的称为泛音。在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的一系列声音中,最低的音是基音或第一分音,其次的最低的音是第二分音或第一泛音,依此类推。通常,乐器上发出的每个音都是基音和上方泛音的复合音,唯一的例外是音叉。声音的音色受某一乐器独特泛音的极大影响。因此,单簧管由于较低的泛音使声音柔和丰满,而双簧管则缺乏类似泛音而听上去比较尖利。
声道数:单声道,双声道,多声道,一般几个声道对应几个喇叭,可以有不同声音,也可相同。
音频属于模拟信号,为了方便存储使用,需要转换为数字信号,需要经历一个模数转换的过程,即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对声音的波形进行量化采样,由此产生了采样率的概念。
采样率:一秒钟采样多少次,16k,32k,48k,还原度依次升高,误差小。
采样大小:一个采样用多少bit存放,8位 16位 -32768-32768 声音大小。
pcm:采样后的原始数据,模拟信号转换后的数字信号
aac/mp3:属于编码器
mp4/flv:一般用于给原始数据套一层马甲
pcm:纯音频数据 无格式
pcm音频流码率:采样大小*采样率*声道数
wav:存储原始数据的格式数据 pcm加了一个头
从wiki百科上选择了一张图
wav header中比较重要的信息:
描述:
Riff ID
串的大小
格式
解释信息:
声道,采样率,大小,位深,对齐,采样率字节数
数据部分: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