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第9日-‘’国医日‘’

中医,有时亦被称为国医或汉医,顾名思义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相传中医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更是尝尽百草,并且用茶来解毒。此外,传说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祝由科》,并逐渐形成了后世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中医基于阴阳五行理论,通过望、闻、问、切来探求病因,用中药、针灸、跌打、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相应治疗,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并最终康复。

经过历朝历代诊治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中医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步传播至海内外而进一步发扬光大。直到清朝末年,现代医学即西医随传教士流入中国后,中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29年在一场废除中医的尝试因受到抵制而失败之后,上海中医药界人士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把每年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中医、中药这一国粹才得以保留。纵观中、西医发展的历史,两种医学体系都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无法互相替代的贡献。现在,中西医相结合、互相借鉴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