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你看了吗?
作为首位亚裔公主真人电影,影片从选角开始就备受全球粉丝关注,上映更是瞬间引发海内外热议。
豆瓣 4.7 的低分已成定局,今天我们来聊聊这部大制作的“烂片”,究竟做错了什么?
01. 看起来,制作方已经“尽力了”
相当一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合格。无论是台词、背景还是故事线,都透露出浓烈的好莱坞风情。
只要我们随便点开一个词条,都能看到类似的吐槽:
“演员们一水儿的中式英文对白,听着太出戏。”
“明明是南北朝人,却住在唐朝末期才有的福建土楼。”
“木兰对镜贴花黄,贴成了华为妆。”
整部影片就像是为了迎合西方市场对于东方的浅薄想象,用华丽的拍摄手法和布景去僵硬地演绎中国元素。
从反馈来看,很显然中国观众并不领情。
其实,这版《花木兰》并非改编自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而是源于 1998 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Mulan》。
善于逐帧还原动画的真人公主系列此次保留了原作的框架,部分场景与风格存在明显改动,不过仍在细节方面高度还原了动画版的设计。
甚至为了更好的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拍好这一部电影,好莱坞对剧本中的很多设定进行了修改,也在选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换掉了原剧本中白人男主角的设定,并全球海选华人女演员,主要角色均由华人出演。
但是即便如此,电影还是迎来了中国观众的群嘲。
这样的结果在我看来并不能归咎于制作方没有诚意,只不过他们呈现出来的是“西方视角里的东方想象”,运用西方视角的叙事方式去生硬的堆砌中国文化元素。
木兰的中国面孔,上阵杀敌的中国功夫,黄土飞扬的战场,都只是浮于表面。
好莱坞仍在借由花木兰这位中国女英雄,传递西方文化的大英雄主义,而没有很好的去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勇、孝、义”,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自然无法共情。
02. 但中国文化形象,必须“较真”
虽然是以中国故事为背景,但片中人物台词、服化道的细节却处处透露着尴尬。
巩俐饰演的女巫仙娘出场时将五彩香料混杂的场景感觉很印度;木兰装扮时努力收腰的细节感觉很欧洲;朝堂上站立的妃嫔更让看宫廷剧长大的观众无所适从……
西方主流文化对中国形象的扭曲,《花木兰》绝不是第一个。
早在约 100 年前,英国小说家笔下的角色“傅满洲”就是一个中国人面孔的超级大反派,他不仅拥有十几部系列小说,还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音乐和漫画中出现。
很长一段时间,“傅满洲”统治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经过了几十年的抗议和努力,我们才逐渐让西方认识到了真实的“中国人”的样子,但关于好莱坞“中国形象”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著名导演昆汀的《好莱坞往事》也因为片中有一小段描写涉嫌丑化李小龙而在网络引发热议。
我们之所以会去纠结对镜贴花黄的不严谨,会去质疑建筑风格与朝代的不符,会去斟酌每一句台词中是否蕴含着木兰精神,是因为我们真正开始正视和守护自己的文化。
我们不希望全世界的观众,因为这样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而对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产生一丝一毫的错误解读。
国力的增长带来了国际地位的提升,但在文化“话语权”上,我们离展示中华文化真正魅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讲好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
如何掌握属于自己的“文化话语权”,隔壁印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好莱坞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成功的电影出圈还停留在个位数,而印度却凭借《摔跤吧!爸爸》掀起空前的“阿米尔汗”热潮。
印度电影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超越本土性的电影风格与产业模式,无论在本土还是国际视野范围内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新一代印度电影人将歌舞元素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良,弱化了歌舞的“奇观”和纯仪式元素,努力将文化符号、宗教仪轨和现实剧情、角色塑造相结合。
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影片中所传达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仰,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唤起了当下人们对于已逝去的时代的怀旧情绪以及对理想主义的向往,同时其幽默平实的叙事、不乏观赏性的影像风格。
当代印度电影并不完美,宝莱坞式“圆满结局”仍是其难以摆脱的桎梏,这与有着印度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教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尽管如此,当代印度电影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领域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品质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同,其发展与探索的经验与国际策略也成为了我国电影产业可借鉴的蓝本。
无论是花木兰还是李小龙所代表的中国功夫,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眼下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拿去演绎。
我们有很好的故事,却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只有优质作品的输出,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件事上,一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努力。
2018 年,一部华裔导演制作的动画短片《包》与大家见面,讲述了中国式的母亲与孩子的故事,让无数观众动容。
今年,《雾山五行》在 B 站爆火,演绎中国传统五行的概念,用中国式妖怪兽传说作为骨架。探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源自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经典的塑造非朝夕可得,唯有摒弃浮躁的心态和粗制滥造的操作手法,到历史长河中采撷传统文化的瑰宝,辅以踏实用心的创作态度,才能讲好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才能真正的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