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91,公孙丑章句上9-2》
今天是丙申年戊戌月戊辰日,九月十三,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今日寒露二候。
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花信風,落英延齡。菊有大中小,而以中為宗。色有红黄白,而以黄为正。月令麴有黄花,非可誣矣。楚客餐秋菊落英,人或疑之,不知落英指采摘在地者,常服之,可以明目延齡。
【"柳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一,坐怀不乱柳下惠的故事。
过去,读过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那时是孤立地看待坐怀不乱的故事。
什么叫孤立地看待坐怀不乱的故事呢?就是说,不管主角是柳下惠还柳上贵,其实主角是谁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最后主题符合主旋律就行:讲的是正人君子,正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算遇到投怀送抱的美女一样不为所动。然后,把这个主旋律变成一个属性、一个标签,跟柳下惠这个名字划上等号,这个故事就算大功告成了。
今天知道了,过去我对柳下惠的认识全是曲解,不仅曲解而且浅薄,不仅浅薄而且套路。可见,如果一直只是读二手书而不去读原著,吸收的哪里是真知啊,全是套路啊!套路,误人子弟之害,莫甚于套路!
此话怎讲?
柳下惠的坐怀不乱,哪里只是正人君子这么简单呢!如果以不动心即为正人君子,那么告子的不动心与孟子的不动心还用专门写文章讲吗?如果象告子一样,把城门紧闭,索桥高悬,高挂免战牌,把不闻不问莫不关心自视高人当成不动心,难道这等样子,真的就是不动心了吗!
满足于标签化的人物形象,这是二手书误人子弟的症结所在。一定要读原著。如果自满于阅读二手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浅薄是肯定的,可怕的是愚蠢,自以为博览群书的错觉导致的愚蠢。
二,柳下惠到底是怎么的一个人?
孔子评价他是圣人。"圣之和者"。
从他的行为模式到他的精神世界,其具体表现,这一节都讲透了。
三,柳下惠是鲁国大夫。他是"圣之和者",平时做人把一个"和"字做到了极致。他的做法与伯夷是刚好相反的。
他不挑人。只要有君可事,就任职做事,哪怕是卑污的国君,也不以为羞耻;
他不挑事。不管官大官小,只要有事可做,就安心做事,哪怕是很小的官,也不以为卑下。
他做官有两个特点,一是"进不隐贤",就是推贤让善,让有才德的人上去做更大的官,任更大的职务;第二是"必以其道",就是行我的道。让我放下我的道,听从你的意见,按你的意思办,对不起,我不是提意见就是宁肯被你炒鱿鱼。
特别是第二个原则,让他三次丢了官儿。他的生活因此陷入困顿,但他呢,一则没有半句怨言,二则没有半分忧虑。坦然超然到这样的境界。
他常说:"你是你,我是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原不相关。纵然你赤身裸体地站在我旁边,也是你之自失而已,怎么能玷污我呢?"
所以他的处世态度很有意思:不择交游,不立崖岸,悠然自得地与他人共处,但也不会自失其正。就算他要走时,只要挽留他留下,他就真留下。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说,之所以挽留他留下就留下,是不屑于离去。
有一位朋友为他鸣不平,说,你这样的大才,鲁君却不识贤才,任命你的官远远不相匹配,太不像话了!何不去齐国呢?齐王久仰你的贤能,必能隆礼相待。柳下惠哈哈一笑说:哪儿都一样。
柳下惠的贤名到底多大呢?《国策·齐策》上有这么一段记录:"秦攻齐,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樵採者,死不赦。"敢以砍柴的名义靠近柳下惠家五十步以内的,死罪。
这样的高知名度,高美誉度,柳下惠却不萦怀,这是真淡定。更可贵的是,虽降志辱身而不以为屈;你是你,我是我,你再差再滥,不耽误一起共事;我虽和光同俗,但也不耽误自正己身,自行其道。
坐怀不乱,即自正之实。
圣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