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我有幸在高成中学参加了全市教育系统行政干部及班主任心理教育培训班。聆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感悟颇多,归纳起来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情绪管理大师,平和情绪,理性育人,守望花开,做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一直坚持的原则:学生气时我不气,自己气时不教育。我做了二十一年老师,十九年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这个土法则。在听讲座的的时候,我很庆幸自己摸索出来的土法则和三位教授讲座的观点不谋而合。即:做情绪管理大师,平和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学会释放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还记得二零零五年的某一天,第二节课时,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突然办公室门被很重的推开,门哐当一声响,一个怒气冲冲的男生冲进来,嘴巴里不停地喊:“凭什么?凭什么?!”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班上那个叫彭一涛的男孩。只见这孩子冲到我面前,脸色通红,嘴巴里甚至有了不文明用语。我没有生气,静静地等他发泄完这几句,才制止他。我让他深呼吸三次再开口说话,这才让他平静了下来,跟我说清楚那么暴躁冲动的原因。原来这是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认为班上有人不听指挥,老师着重强调他尤其不听话,而他自己觉得体育老师针对了他,冤枉他了。了解情况后,我便首先让他发泄了情绪,(他进门后的大喊大叫,我并没有厉声呵斥他,而是让他深呼吸,诉说)然后是自己没有只看到他的无礼,看不到他的委屈而生气,我冷静平和的和他聊天,平等地交换意见。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们师生说了什么,只记得两年后,这个孩子中考那天,他特意去买了一瓶矿泉水递给我,说非常感谢胡老师那天对他的包容和理解。这正和刘亚教授讲的第二、三原则不谋而合:情绪平静是才能讲话,稳定的行为就是人格。师生之间无是非,不争对错,疏导学生负面情绪很重要。情绪疏导了,孩子自然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出自己的判断。
二、坚定少说教,多行为干涉的原则。刘亚教授说过,教育的一大优先法则是只管行为,不讲道理,不要说教。没有言语就没有伤害。很庆幸,对这点体悟,我也算是觉知比较早的。记得有一年,学校八年级重新分了班。刚分班不多久,那天中午,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他打破了教室的一块玻璃。这个孩子汇报完这个情况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儿,等着我教育。我就一句话:今天午饭后,到学校门口张师傅的店里去划一块玻璃,然后就让他去吃饭。这孩子愣在那儿不走,我就问他为啥不走,他就说,要是原来的班主任遇到这种情况,非得把他定在那儿,从他开学第一天不听话的事说起,不狠狠训一顿是不会让他走的。我听完一笑让他赶快去吃饭。从这件事中我就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行为矫正,少大段说教,没有言语就没有伤害。
三、重视情感交流,明察秋毫,做学生生命的贵人。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还记得二零二零年疫情期间,很多学生私信我:“老师,网上学习,家长不满意,和父母关系僵化到极点,我能来找你玩么?”反映这个问题的多了,我便积极想办法,一旦解封,便让孩子来和我一起晨跑、聊天。师生情感在晨跑中得到升华,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如今,这些孩子已经升入自己理想的高中,高中去后,只要他们遇到难事,还是会第一时间想跟我说,我呢,也能第一时间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替他们解决问题。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牢牢握紧幸福密码:多一份慈悲心,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宽容,细微观察,理智分析,绝对不说伤害孩子心的废话,做孩子生命的贵人,做自己生命的贵人,做幸福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