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行为靠价值观引领

当问题没有出现的时候,跟孩子的教育是关心,是支持;有了问题的时候,那就变成了教育。

青春期以上的人都不喜欢被教育的。

图片发自幸福双翼


等问题比较严重,我们不满,我们开始要求他们改变的时候,就变成了指责。三观的教育,你在适当的时候,在更早的时候行动,是更加有效果的。所以教育的时机把握要有提前的,这一点也很关键。

如果想改变人的行为的时候,你首先看看它的价值,当价值没有发生改变的时候,行为就不能从心底里面真正改变。

如果他已经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价值,已经感受到了这件事情的价值时,可能一个人还不会去做,为什么呢?也许那个时候是因为他不会,这个时候就支持他能力的发展。

要想改变人的行为,要从价值层和能力层改变。

想改变行为,最根本的首先是改变价值层,这是动力问题。有了动力之后,他的行为还没有发生改变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的能力层发生改变,这是方法问题。

价值、身份、使命,都是心灵层的东西,从心灵层找动力,价值正好是心灵层的。价值观由人生观决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怎样的人生,决定你做出怎样的价值选择。

如何去改变孩子的能力,如何去发展他的能力,就需要能力形成四步法。就是说能力形成四步法在能力这一层怎么去改变呢,他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如何去增加孩子的正向感觉。在正向感觉足够时,他就会去尝试。尝试的结果可能达成了你要的目标,也可能还达不到你那个结果,但每一次尝试之后才去总结可以得到什么新的经验,可以累积什么经验出来。等这些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终于变成了能力。

心灵成长阶梯图的上三层是关于身份的建设,其实341肯定法也可以用于身份的建设。

341肯定法的四个方面是什么?肯定他的情绪,肯定他的动机,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肯定它还可以改善的地方。这四个方面哪一个方面最容易连接到孩子的身份建设呢?就是动机。

比如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那个孩子动机是什么呢?原来扔那个石块是为了去打抱不平,为了去保护这些女同学,然后就可以延伸一下,你真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

如果孩子考了二十分,心里很难过的时候,爸爸看到你很难过,这是肯定情绪;你这么难过,说明你心里还是很想考好,这是肯定动机;爸爸看到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这是身份层肯定。

心灵成长阶梯图,341肯定法,能力形成四步法,都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我们会活学活用,渐渐的这些知识全部掌握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来源:幸福双翼黄志猛老师语音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