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给大家一本李笑来老师的能给你的思维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在这本书中,他将用他自身的经历以及思维带领你去重新思考你所熟知的世界,重新定义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刷新我们的认知,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老师在书中用9个章节分别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对待时间的问题所在,接着通过8个章节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最终认识到时间不能管理,不能与时间为敌,要做时间的朋友。
一、困境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因为拖延陷入时间不够用的困境,在截止时间前慌慌张张地做事,甚至通宵达旦,努力到感动自己。
我们总是这样既懒惰又努力着,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样的事情,我们对待时间就像工具一样,说是要好好管理,但是时间却不会有丝毫停留。
我们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但人们总是很难接受与自己已知知识相左的信息或者经验,所以导致我们在对待时间的观点上总是会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呢?
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积累。
二、醒悟
我们有时候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会认为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正确,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你可曾发现,我们居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居然能够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结果的是否正确。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只是在无意识地被大脑控制,而不是主动地控制大脑,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够“开悟”,运用心智,从跟着感觉走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大脑的主人。
心智: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综合,包括思维模式、思考方法等。
三、现实
我们人总是期望着一夜暴富,天上掉馅儿饼,希望自己能够知道所有的事情以便可以和任何人聊天时都有吹嘘的资本,希望自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
但事实确实我们连现状都无法快速摆脱,今天是什么样,明天大概率还是什么样子,我们甚至连一件事情都做不好。
但这就是现实,我们需要认清现实,接受现实,接着在我们无法知道所有的事情,无法做好所有事情的基础上,寻求改变,先完成再完美,努力去争取自己的资本然后用它们去换取我们所需要的。
然后告诉自己: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把时间当作朋友,用合理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四、管理
时间无法管理,我们可以管理自己,也必须要去管理自己,这样才能有资格去做时间的朋友,否则就会被时间抛弃。
李笑来老师在书中用13个小章节,将自己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展示了出来。
他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正确地估算时间并及时行动,接下来我们会遇到困难,直面它,这样才会有效率。通过并行串行自己要做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高效。通过记录时间,增强自己对时间的感知。找到现实可行的目标,并制定计划。通过列表的方式罗列出自己当前的任务、下一阶段的任务以及任务的核对列表。把一些重复性的任务流程化,把它变成闭着眼睛都能完成的事情。为了验证一件事情是否准备充分,在进行之前都要预演,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最后,我们需要有验收机制,并不是说一件事情做完就完了,它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是否符合做事的标准,这是我们应该坚守的目标。
五、学习
任何知识获取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学习,它能给我们带来大量的知识积累,也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它是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没有之一。
我们要学习,通常会从自身体验,也就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其次是对未知的事物通过试错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试错往往需要勇气;接着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依靠他人的经历获得经验教训,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就是阅读,我们作为人类,拥有语言、拥有文字,可以将知识记录下来传给下一代,而这也是我们人类为什么经历了这么长的岁月能够屹立在食物链顶端的原因。其它动物只能依靠基因遗传,将一些技能作为本能传承下去,但这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不管是体验、试错、观察以及阅读,都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但是最主要的手段还是来源于我们的思考,准确地说是准确地思考。
在文字、语言之前,我们人类祖先就已经能够进行思考了,但是因为局限于整体的知识总量,所以他们的认知还是非常狭隘的,以致于无法正确地思考。
不过,及时今天整体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到了相当可怕的一个数量,但是我们还是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考,最常见的就是经验局限,我们不管是从个人还是从集体那里都不可能获得所有的知识,每一个个人或群体都有其经验局限,这导致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听从他人的建议、从众,导致自己无法正确思考。
我们都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基础上,我们需要去运用思考学习更多的知识。
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我们接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也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上课听讲学习了,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基础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在我们看书的过程中,书本上的文字是很难储存到我们大脑中的,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了文字中的含义,就算是不记得原文,但也能够复述出书中的意思。
能够理解到书中的意思,将其储存到脑海中后,我们还需要通过检索能力将它们在必要是挖掘应用出来,这个能力是建立在熟练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的。
挖掘出来的知识需要有去处,这就将运用到在自学能力占据重要位置的写作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整理思维逻辑,梳理知识脉络,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要将自学能力转变成真正的价值只有依靠实践能力,一个知识如果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纸上,那它无非就是一段挺有道理的段子,唯一的作用就是你看到它说两句有道理,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在实践中去验证它,才能有更多的思考,才能够验证它是否如文字上说的那样。
六、思考
思考,准确来说是独立思考,就是把从别人那儿得来的观点、结论,用自己的大脑再推演一遍,看看有没有漏洞或者不合理地方的过程。
但我们人,在思考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陷阱、问题,导致思考毫无意义,甚至让你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书中用11个小章节讲述了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我从中选了2点:
1、迷信权威
我们人有脑子,但在面对未知时,不会想着去思考,而是想着有人能够代替自己思考,给他们答案。这就是网络上,许多专家振臂一呼,无数人响应的原因。大家根本就不会去思考分辨,只是因为对方是专家,所以他们全都信。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点,专家只是专家,他们不等于正确,他们只是在陈述正确,他们可以作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工具,却不能成为我们大脑本身。
思考是一个拥有正常脑子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任何时候不要拒绝思考。
2、因果关系
因为有人吃这个药,感冒好了,所以这个药能够治感冒。
乍一看这个推断似乎没有问题,但真的如此吗?这个药真的能够治感冒吗?这个人真的是因为吃这个药感冒好的吗?我们无从断定。
医学上有一个测试,叫做“双盲测试”,在进行新药测试时会广泛应用到,说的是一种药在医务人员以及患者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参入无任何效用的安慰剂进行实验,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被告诉这种药能够医治患者,并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对患者身体进行评估,如果服用新药和安慰剂的患者存在接近的效果,那么就说明新药对患者无效,这样可以防止安慰剂效应对新药测试的影响。
安慰剂效应指的是患者服用一种对他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药品,却告诉他这可以治疗你的疾病,在一定量患者的实验中,总会有一定比率的患者可以痊愈的一种效应。
所以,我们在界定因果时,需要有更多的考量,并不能说因为A,所以B,它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在里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寻找,不要被环境所影响。
七、交流
交流是双向的,说与听我们都应该足够擅长,但却极少人能够做到。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会直接反映到交流之中,我们时常会在说与听的过程中出现对方无法听懂你说什么,你无法理解别人话中含义的情况。
美国911事件中,有人声称在燃烧的烟雾中看到了恶魔的脸,这个人如果没有在哪儿看到过恶魔的脸,有怎么会识别出来那张脸呢?
并且对于一个观点,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会不同,个人所用的知识,世界观都不同,你觉得正确的,在别人看来就是错误透顶的,这并不是说谁对谁错。任何观念都是对等的,我们时常在现实中想要用自己觉得对的东西,让别人认同,但效果如何,我想这样尝试过的人都有过体会,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对方合作,可以讨论,但不要争辩。
八、应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我现在才知道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
但实际上,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兴趣都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对于一个人来说,做好一件事情,这跟他有没有兴趣太大关系,反倒是因为他能够做好这件事情,那么这其中收获的成就感很难让他不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我们很多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都以不感兴趣为借口拖延、敷衍,最后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这点时间你试着用来把这件事情做好,那其实这就可以体现你的个人水平了。
我们总是会把这两者搞反,不应该是有兴趣才能做,而是做好了才会有兴趣。
同理还可以推演到方法之上,我们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总会试着去找一些可以更加高效的方法,但我们一直都在找,到最后,还是用着原先的办法慌慌张张地把事情做完。
方法可以找,但是这不是我们白白浪费时间的理由。我们很多人总是在寻找一条能够快速成功的路,今天觉得这个前景好,明天觉得那个比较适合自己,到最后自己想做的一大堆,一件都做不出来。
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九、积累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相信积累的力量,这一点越早醒悟越好,放慢节奏,点滴去做,复利的奇迹终会显现。
以上是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鱼苗4组A04 天霁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