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楚汉争霸成王败寇

汉三年(公元前205年)三月,王陵盘踞于南阳郡,征兵之后拥有两万军。

项羽想要收服王陵,楚卒在沛县活捉了王陵的母亲,以此要挟王陵。

楚军可以释放王母,但是王陵必须投降。

楚汉鏖兵在即,项羽也要拉拢各路诸侯,争取孤立刘邦。

可是问题就在于王陵的母亲是一个女强人,勇敢拔剑自杀,死前留言让王陵效忠仁爱有义的刘邦。

王陵得知母亲自杀,坚决地效忠刘邦,对项羽嫉恶如仇。

汉三年(公元前205年)三月,西魏王魏豹发现刘邦进展神速,已经威胁到项羽的腹地彭城,因此果断降汉。

刘邦告诉魏豹:“只要你诚心诚意投降,不搞小动作,坚决听党的指挥,我刘邦夹道欢迎。”

韩信派出先锋大将郦商率军三万南渡平阴津杀到洛阳城下,河南王申阳投降。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不过一年左右,楚国已经后院着火,不仅田荣造反,英布心怀鬼胎,而且刘邦已经可以威胁彭城。

归根结底,是因为项羽主观行事,册封十八路诸侯随心所欲,得罪旧贵族。

项羽的意思是:“我楚国认可的才是诸侯,我不认可的顶多是列侯,或者是副将。”

结果导致众诸侯利益分配不均,项羽的分封缺少公平公允,难以服众。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得罪了田荣和陈余两大豪强,因此田和陈造反合乎情理。

他们不可能被项羽的霸权主义压弯脊梁骨,他们要拔剑指向西楚霸王项羽,争取自己的地位。

申阳投降之后,刘邦统兵杀入洛阳,新城三老董公向刘邦献计献策:“希望汉军在洛阳大殿为义帝发丧。”

楚怀王原本是放羊娃,他如果没有成为被项羽玩弄的傀儡王,而是继续放羊,至少能保住一条命。

但是项羽最终没有给他活路,而是指使英布给他一剑。

董公代表众多地方豪强而来,他的发言值得刘邦的斟酌。

刘邦欣然采纳,还邀请董公参加哀悼会,董公爽快答应。

楚怀王曾是刘邦的上司,册封刘邦为砀郡守、武安侯,刘邦于情于理都要祭奠旧主。

追悼楚怀王,是楚汉决战前夕的一个小插曲,由刘邦当主持人,曹参和周勃等猛将都在场陪同刘邦,为期三天时间。

刘邦向所有得力干将表明:“楚怀王蒙冤而死,项羽就是弑君主谋,因此我要统领汉军找项羽报仇。”

萧何也在南郑召开发丧会,追悼义帝,对外公开汉军对义帝的同情。

与此同时刘邦派遣使者告知各路诸侯,批评项羽杀义帝实属大逆不道,我汉中王愿意率领正义之师讨伐项羽。

刘邦想争取天下群雄的投票。

其实,现阶段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等会看看楚汉双方谁才能最终得势?到时候再见机行事。

不错,楚汉相争期间,九江王英布等都是墙头草,只倒向楚汉双方的胜利者。

刘邦对外开诚布公:“只要你率领一万人以上的兵力来投靠我,或者献出一个郡,我一定册封你为万户侯”。

刘邦苦心招聘人才、接受降将,壮大自己公司的实力。

当初的十八路诸侯只剩下九江王英布和衡山王吴芮,还有燕王臧荼三路诸侯没有投靠刘邦。

楚国危在旦夕,半壁江山早已沦陷,可是楚军主力又在齐地陷入苦战。

这危险的局势让项羽火烧眉毛。

龙且还有项它率领四万多楚军在定陶摆开战阵,他们的对手是汉军大将曹参和灌婴。

这是一场强强对决,楚汉双方猛将之间的较量。

由于仓促应战,准备不足,因此楚军兵败,汉军再次取得大捷。

龙且和项它迅速败逃,项羽并未处置他们两,而是让他们戴罪立功。

曹参很遗憾,因为龙且和项它成功逃生,并未落入汉军的“法网”。

可以说,除了英布之外,龙且绝对是楚军第一大将,至于项它,乃是项氏亲信。

在曹参和灌婴大有作为的同时,樊哙从围津渡过黄河,以闪电般的速度攻打煮枣城,击破楚将王武和程处。

与此同时,刘邦派遣大将郦商率军进攻守卫巨野城的钟离昧,郦商大胜,钟离昧大败而逃。

刘邦下令授予郦商梁国相印,食邑四千户,鼓励郦商再接再厉。

郦商取胜后马不停蹄地和曹参灌婴还有樊哙等人合兵,并且攻取胡陵县,和刘邦会师。

钟离昧是楚之良将,英勇善战,项羽的人品如何?钟离昧当然很清楚。

可以用三个词语形容: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残忍嗜杀。

侍奉如此西楚霸王,钟离昧除了要荣立战功之外还要献计献策,及时表达忠诚,最怕项羽暴戾杀人。

刘邦北定三秦卷土重来,所过之处,楚军大都战败,防线崩溃,通往彭城的道路正在打通。

对于雄韬武略的刘邦而言,这一点都不难。

刘邦几十万大军正在席卷西楚帝国的腹地,沉重打脸项羽。

公元前205年三月,齐王田荣兵败,从三齐之地突围至平县原。

陈余的援兵始终没有来,彭越也不打算理睬田荣。

田荣对抗项羽短短几个月,已经一无所有。

接下来要看田横等田氏后人怎么经营齐国了。

平原令设下埋伏刺杀田荣,还把田荣的人头献给项羽,以此讨好楚国。

田氏反贼终于惨死,项羽东征齐国的主要目标已经达成。

但是项羽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刘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国都彭城,西楚陷入危难;

另一方面齐人反叛,整个齐国暗流涌动,一度让楚军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齐国拥有七十多座城池,乃是中原大国,楚国短时间不可能把齐国全部吞并。

项羽下令在即墨城中屠城,制造闻名天下的惨案,看看齐人还有没有胆量抵抗?

项羽要发泄心头之恨,以楚军军威镇压齐人,杀死几万齐地老百姓。

项羽残暴屠城,越发失去人心。

为了控制齐国,项羽册封齐国宗室田假当齐王,让齐国为西楚卖命。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田荣的弟弟田横在城阳聚集齐军数万抵抗楚军,他是最早开创齐国的勋将之一。

田横对广大齐人公开了田假的真面目,田假只是楚国拥护的傀儡王。

言外之意,广大齐人不要服从田假,我田横才是唯一合法的齐国宗室。

同一个月,田横宣布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定都临淄,四处联络齐国士族,继续顽强对抗楚军。

田横带兵击败田假,田假逃回到项羽帐下,被项羽斩首,楚国不养无能之辈。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章邯已经黔驴技穷,雍国亡国在即。

要是在汉军走陈仓道之前,章邯提前设伏,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韩信派遣大将樊哙率领亲兵砸掉堤坝,气势滔天的渭水溢出,围攻废丘。

废丘城虽然不是豆腐渣工程,但是也承受不起河水多日的浸泡,城墙塌陷,汉军乘坐木罂杀入城中,雍军一触即溃。

章邯拔剑自刎,以死明志。

他的做法类似于那句话——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其弟弟章平战事不利,陇西郡的六个县都被汉军大将靳歙攻占,章平不得不投靠汉军。

至此雍地各郡八十多个县城都被汉军平定,刘邦下令在雍地重新设置了河上,渭南、中地、陇西和上郡等五个郡,在这里广泛征兵和筹集物资。

军用物资的调动主要归萧何去管,萧何精打细算,为刘邦输血。

为刘邦雪中送炭的高手,非萧何莫属。

此外,刘邦在匈奴边境积极修建要塞,防止匈奴铁骑乘隙而入,打家劫舍。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夏,刘邦统帅多路诸侯,进军彭城。

汉军分成北路和中路,中路由刘邦亲自统领,这是汉军主力,有三十万大军,随军大将有夏侯婴、卢绾靳歙等,张良担任军师。

先前投降汉军的司马欣、董翳、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和魏王豹等诸侯也在列。

这些诸侯肯为刘邦攻打彭城出勤出力。

说实话,刘邦也很需要这些诸侯的赞助。

中路军的进军路线是,由洛阳经雍丘睢阳出彭城,一路上大张旗鼓,汉军浩浩荡荡;

北路军由曹参和灌婴、周勃和樊哙负责统领,路过朝歌攻克定陶、外黄县和胡陵等地,肃清当地的楚军,不断靠近彭城;

刘邦作为三军兵马总督,手握滔天大权,何其意气风发。

我曾经在鸿门宴上向项羽称臣,低声下气,项羽要让我屈服于楚国之下,给我小鞋穿,把我镇压在巴蜀地区,现如今我拥兵五十六万,旌旗招展,刀枪剑林,我倒要看看楚国如何抵挡?

等来到外黄县时,擅长打游击的彭越率军三万前来投降,他已经成长为一方诸侯。

刘邦立刻前去迎接,欢迎彭越入股。

然而史实告诉我们:刘邦彭越的情谊并不能坚持到天长地久,所谓狡兔死猎狗烹,彭越在西汉建国后将会品味到这句话,不无道理。

在彭城之战爆发之前,项羽被孤立,但还不至于四面楚歌。

项羽的底蕴雄厚,文治武功皆有,是一个很难战胜的对手。

四面楚歌是楚汉相争末期才有的大戏。

刘邦册封彭越为魏国相国,率军前去平定梁地,袭扰西楚后方。

刘邦一眼看穿了如何任用彭越,彭越的帅才不如项羽,他适合骚扰楚国的后方基地,靠运动战消耗西楚的国力。

和项羽正面决战的只能是刘邦,彭越的游击战负责减轻刘邦的负担。

刘邦派人邀请赵国大将军陈余一起发兵攻打项羽。

陈余现如今割据赵地,拥兵十几万,是汉军潜在的盟友,刘邦不得不重视陈余。

刘邦很期待,到底陈余是甘心听从我汉中王的指挥,还是违抗汉军?

结果陈余同意发兵,但是他提出一个条件:请汉王刘邦必须先杀掉自己的仇人张耳。

刘邦哪里忍心杀掉老朋友张耳呢,他只好杀掉了一个长相很像张耳的人,假戏真做,瞒天过海。

当刘邦把假张耳的首级送到赵国时,刘邦的诈术骗到了陈余。

陈余这才开口表示愿意发兵攻打项羽。

但是问题是,陈余真的愿意成为刘邦的一个股东?

其实陈余说到做不到,他继续割据赵地,坐观楚汉相争。

楚和汉到底谁才能取胜?这决定了陈余的立场。

除了拉拢陈余之外,汉军还要拉拢英布,只要英布来降,项羽将更加势单力薄。

然而这次出使英布的不是名嘴陆贾,也不是郦食其,而是一个叫做随何的书生。

谋士随何连夜赶到九江郡六县拜见英布。

英布是项羽册封的诸侯,是项羽的臣,可是刘邦要策反英布。

要是英布识相的话,就请打开六县城门,投靠汉军,否则汉军将视英布为敌人。

随何直言不讳地从指明现如今项羽已经四面楚歌。

其一,项羽背弃盟约杀害义帝,失去天下人心;

其二,刘邦现在收服了一众诸侯,粮草充沛,楚军根本来不及支援彭城,只能败亡;

英布听完随何的话,句句在理,他开始思考投靠刘邦的意义。

项羽率军出征田荣,英布仅仅派遣三千军助战,早已得罪了项羽,彭城也已经无力回天。

因此英布下令杀掉来拉拢自己的楚国使者,投靠汉王刘邦。

九江王英布思考的不是人生大义,更多的是寻求自保和投机。

彭城已经触手可及,五十六万汉军兵临城下,刘邦轻松踏入项羽的帝都。

项羽失去彭城不假,在齐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这也是事实,不过项羽还有回旋的余地。

西楚霸王底蕴雄厚,武功和文治皆有,楚汉战争才刚刚打响,鹿死谁手还说不准呢。

汉王三年(公元前205年)二月,刘邦派遣猛将樊哙攻取邹鲁和瑕丘、薛县,在今山东建立防线,以防楚军袭击。

此外吕泽统兵上万在砀郡下邑县布防。

这是吕雉的大哥吕泽第一次独当一面。

吕泽身为汉军的一员偏将,二流水平,这次却能够独自统军,这得益于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

项羽的国都已经失守,刘邦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刘邦心里装满了楚国的三千佳丽和莺莺燕燕。

汉王三年(公元前205年)四月,项羽心急如焚地率领三万楚国精锐骑兵一路返回彭城,从鲁地经过胡陵,再到萧县,一路向前猛冲,连续以闪电之势击破沿路汉军。

十万火急,项羽要尽快光复彭城。

没错,项羽要指挥三万铁骑攻打五十六万汉军,大概等于一个楚卒打十九个汉兵,项羽的兵力就这么多,都是精锐的骑兵。

现如今西楚之所以陷入危机,只因刘邦从项羽背后捅刀子。

项羽始终相信一身武力能够力拔山兮气盖世,能扭转局势。

刘邦还没有意识到强敌正在靠近,他认为自己有五十六万大军,楚汉之间的胜负就要揭晓。

根据刘邦的判断,项羽虎落平阳,不可能有恢复元气的可能,彭城在五十六万汉军的把守下,项羽永远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刘邦则在彭城内大宴宾客,喝酒吃饭,谈论自己一路进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赴宴吃饭的当然有各路诸侯,如申阳司马卬等,纷纷高歌刘邦的丰功伟绩。

众多汉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很悠闲、懒散,不像是战时的前线部队。

不远处的睢水广阔而且清澈,不少汉军还在那里补给水源。

汉军军纪松散,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

掉以轻心的刘邦只顾着大宴宾客,他的五十六万汉军都悠哉悠哉。

睢水是黄河的主要支流,属于淮河流域,流经彭城,水势浩大。

项羽亲自统兵攻打刘邦,他的带头作用非同小可,楚军士气十分高昂。

等到彭城之下时,三万楚军骑兵发起突袭,势如破竹。

彭城之战期间,刘邦的马大哈,给了项羽可乘之机。

汉军遭到袭击,顿时大乱,五十六万汉军兵败如山倒。

项羽的神勇属于莽夫之勇,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它的最大含金量在于,能够鼓舞部下的士气。

在流矢满天飞的古代战场上,像项羽那样身先士卒,是一种境界,高风险,高回报。

高回报就是:激励楚军士气,以一当十。

彭城外汉军逃兵漫山遍野,等来到睢水的时候已经无路可逃。

睢水滔滔不绝,结果十多万汉军士兵都被淹死,尸体阻止了河水的流动,这就是睢水为之不流(《汉书·卷一上》)。

有卫兵慌慌张张禀报刘邦:“五十六万汉军惨败,彭城无法坚守,请汉王立刻逃命。”

五十六万汉军被三万楚军骑兵打垮?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吧?

很快又有别的亲兵跑进来重复相同的话,刘邦这才匆匆忙忙逃出彭城。

那么刘太公和吕雉该怎么办呢?前者是西汉王朝的太上皇,后者则是汉朝皇后,二人都还在沛县。

审食其想要保护刘太公和吕雉从沛县的小路逃走,不幸碰到拦路的楚军,三个人都被楚军扣押。

和刘邦一起逃命的还有鲁元公主和刘盈,当然还有夏侯婴。

鲁元公主和刘盈都是累赘,刘邦一狠心,居然把鲁元公主和刘盈推下车子,以减轻行车的负重,更有利于提高逃命速度。

这就是帝王的狠毒,为了自己的生存抛弃子女。

夏侯婴大发善心把鲁元公主和刘盈抱起来,用温暖的胸膛和宽大的臂膀护卫二人。

夏侯婴眼疾手快,挽救了汉朝的太子爷和一位未来的长公主,他做得很对。

鲁元公主和刘盈都是刘邦的骨血,不能落入楚军的手里。

结果刘邦一伙人侥幸躲过了楚军的追兵。

这是刘邦人生中败得最惨的一次,拥有五十六万将士的他一夜输光。

刘邦彭城惨败之后,先前投靠汉军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又重新投靠了楚军。

两人不愧为墙头草,风往哪里吹,他们的立场就往哪里摆。

陈余已经发现被杀的人根本不是真张耳,而是假张耳,因此陈余再次背叛刘邦,割据赵地,和刘邦作对。

而且,陈余也不打算支持项羽,他要在赵国拥兵自重。

彭城一役后,魏豹私自统领麾下精兵离开刘邦,前往河东地区自主自立,并且布置重兵断绝黄河渡口,阻止刘邦渡河。

魏豹造反,这是在打脸刘邦。

可是刘邦忙于恢复元气,短时间内根本无暇顾及这个叛徒。

彭城惨败之后,刘邦到达安全地带,依然惊魂未定,亡命而奔的体验给刘邦上了一课,轻敌大意和小看项羽,都是寻死之道。

后勤部总部长萧何的补给和援兵顺着渭水而下,及时对刘邦输血,给刘邦吃了一颗定心丸。

刘邦再次整顿兵马,在京索等地挫败楚军,而后驻兵荥阳,从敖仓和川蜀调粮食器械增援前线。

刘邦的重量级家眷吕雉和刘太公落入楚军手里,这是项羽的收获。

于是项羽下令囚禁刘太公和吕雉,喂饱喝足,等到日后可以用来要挟刘邦,看看刘邦能怎么样?

彭城之战后,项羽总结出一个道理:骑兵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在战争中成为杀敌利器,因此他在北方征召了更多能征善战的楼烦骑兵。

项羽把五千名楼烦骑兵交给龙且指挥。

龙且就是项羽麾下的一个特种兵头头,未来晋升有望。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刘邦在荥阳和成皋一带收拢败兵,以临危不惧的心态和项羽再战一场。

成皋古称虎牢,北临黄河,南傍嵩山,刘邦之所以在这里和项羽对抗,主要原因是萧何的补给可以顺着黄河渭水送到这里。

刘邦必须在成皋一代阻击项羽,确保关中地区的安全。

关中地区一旦不保,国都栎阳和汉中郡的首府南郑都会受到巨大威胁。

韩信全灭三秦,率军前来成皋荥阳一线和刘邦会师。

夏侯婴护卫鲁元公主和刘盈有功,刘邦便把沂阳县几千户食邑赐给夏侯婴。

樊哙掩护刘邦成功撤退也算是建功了,刘邦便把平阴县二千户食邑赏赐给樊哙,鼓励樊再接再厉。

大将樊哙率军前往广武山抵御楚军一年时间,拱卫荥阳的安全。

燕王臧荼和临江王共敖在坐山观虎斗,看看楚汉风云的进展,到底谁才是坐拥江山的大帝?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魏豹以柏直和冯敬为大将,率军三万企图依赖黄河天险抵抗汉军。

项羽得知魏豹在和汉军搞对抗,便派出使者前往安邑拉拢魏豹,楚魏两国联合起来夹击刘邦。

项羽深知魏豹在河东地区强大的号召力,振臂一呼,就有三万魏军云集,这叫军事强人的号召力。

既然魏豹声威并著,带兵打仗有一套方案,就是西楚帝国潜在的盟友。

项羽彭城大胜,魏豹愿意依附楚国。

但是有个前提条件,魏豹要继续占据魏地,三万大军不可能交给项羽指挥。

项羽便任命项它为魏国相国,辅佐魏豹。

魏豹自诩有黄河天险,何惧刘邦?

魏豹和司马欣、董翳等诸侯一个样,墙头草的立场,刘邦彭城惨败之后,他们纷纷倒向项羽。

刘邦更加看穿了这些诸侯的本质,人心难测,拥兵自重。

刘邦和郦食其商讨魏豹到底有何实力对抗汉军?

刘邦想知道的是,魏豹有哪些良将?他的部下在关键时刻靠谱吗?

郦食其坦言,魏豹有两个大将:柏直和冯敬,不如灌婴和曹参,更不如韩信。

郦食其的意思是:“魏豹的部下资历不行,功底不够,不可能是刘邦的对手。”

到底能不能兵不血刃劝降魏豹呢?刘邦想拉拢三万魏军。

刘邦便派遣郦食其去劝降魏豹。

这次又是劝降的活儿,郦食其很在行,他收拾行囊,立刻就去安邑见魏豹。

郦食其在劝降这一行经验丰富,他曾经劝降陈留城。

来到安邑,郦食其开门见山,要求魏豹投降刘邦。

魏豹摇摇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元气大伤,我魏国凭什么投降?”

因此魏豹下令驱逐郦食其。

刘邦发现魏豹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派遣大将韩信为左丞相,率领曹参和灌婴等猛将率军三万多进攻魏豹。

汉军重拳出击,专治不服。

在楚汉鏖兵之际,魏豹朝秦暮楚,有可能从背后捅汉军一刀。

因此韩信必须收复河东地区,壮大汉朝的根据地。

韩信率军来到黄河以南,魏豹的都城安邑在黄河以北,汉军首先就要乘船前往对岸的临晋关。

可是现有的船只才十几艘,供三万汉军渡河用,实在是僧多粥少。

渡河工具的不足是韩信面临的一大难题。

更要命的是临晋关有重兵把守,两万魏军在此紧张备战,汉军一旦强渡,将会遭到魏军万箭齐发。

退一步说,就算汉军能上岸,也已经精疲力竭,魏豹的步骑就会趁机掩杀,势如破竹。

韩信决定用智,用奇兵,先解决船只不够的问题,他不打算强攻临晋关,而是靠声东击西取胜。

历史证明,他的策略完全正确,他对沙场点兵很在行。

精明的韩信很快发现附近的合阳等地有不少罂,一种陶制的储存器,可以储备粮食,也可以盛装饮用水。

韩信购买了好几百只罂,每五十只木罂用连接好的木架拼在一起,口朝下,底朝上,供大军渡河。

韩信的渡河工具靠谱,也耐用,可以经得起黄河的考验。

汉军悍将灌婴比韩信更早入伍,但是韩信是刘邦钦点的大将军,资历深厚,仅凭这点,灌婴不得不服。

再加上韩信在北定三秦中取得硕果,他的威望和军功镇得住曹参和灌婴等骄兵悍将。

为了声东击西,韩信先是派大将灌婴和高邑率领一万多将士,大张旗鼓,企图攻打临晋关。

目的只有一个:要让魏军觉得汉军是想强渡临晋关。

灌婴和高邑照办,结果魏豹继续重兵防守临晋关。

汉军真的要渡河吗?韩信能行吗?魏豹有点小担心。

下一步,韩信和曹参从上游的渡口前往对岸的夏阳,这是一条偏僻的路线,魏豹居然忽略不计。

登上夏阳后,韩信派遣曹参攻打安邑,而他前去进攻平阳。

当听说汉军在攻打安邑时,魏豹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军情紧急,魏豹没有足够的时间判断韩信的去向,他赶紧率领大部分魏军精锐撤出临晋关,火速赶往援救平阳,却在半路上遭到韩信的截击。

魏豹懵圈了,韩信想围城打援,而且进展顺利。

汉军如同麦芽糖挡住了魏豹,让魏军无法前进。

韩信用兵如神,手法娴熟,对调兵遣将烂熟于心,刘邦重用韩信完全正确。

更让魏豹料不到的是,他的身后已经有一把尖刀悄然逼近,握刀的正是汉军大将灌婴。

灌婴趁着临晋关防守空虚,便率领汉军横渡到了临晋关。

汉军快速上岸,向魏豹后侧发起攻击。

魏豹只能举白旗投降,在韩信面前称臣。

柏直和冯敬从此下落不明,也许是战死,也许是投靠了汉军。

这两人,没有值得史册记载的亮眼表现。

收服魏豹后,河东地区光复,刘邦下令设置河东、太原和上党三个郡。

刘邦考虑到魏豹作战勇敢,便派魏豹前去镇守荥阳,戴罪立功。

还好刘邦胸襟宽广,这才没有拿魏豹的脑袋问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