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脏都是偏着长的,所以我在想“偏心”会不会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是人人都有的生理现象。
我这两天又犯了“偏心”的毛病,为什么说是“又”呢,因为这个毛病好长时间了,其实它一直也没“好”,只不过让我偏心的人不在的时候,或者做事不那么烦人的时候,我的偏心就没那么明显罢了。
我犯病的对象是我的公公,我孩子的爷爷。
因为最近我先生出差了,爷爷会时常过来给孩子做晚饭,主要是为了等我从公司出来接上放学的孩子到家的时候,孩子能马上吃上晚饭,不至于饿着肚子先学习。我先生出差的时候,爷爷就会过来,他们是担心孩子回来不能立即吃上晚饭,但我其实觉得没太大必要。毕竟爷爷每次过来一趟需要坐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公交车,虽然地铁会快一些,但老人坐公交不要钱,所以他只会选择坐公交车过来。做晚饭,吃完饭他还要再坐公交回去,往往这个时候正好赶上晚高峰,我估计这路程至少得要两个小时左右了。这每天一来一回就要花掉近4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公交车可不太好坐,坐久了也累的慌,更何况他已经是一个快70岁的老人了。
我觉得没有必要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本来孩子上小学前,我们和爷爷商量让他一起搬过来住的。当时谈的是他要愿意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就再租个大点的房子,把我们自己的房子和他的房子都租出去,也不会多花费用;他要是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就给他在我们房子附近单独租一个小点的一居室房子,让他自己住。但是他都拒绝了,理由就是他就想住在自己家里。基于他的这个决定,在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就和先生商量好了两人的分工,主要就是针对北京这边孩子放学早的问题制定的分工。他在家的时候就负责接孩子放学做晚饭;我先生出差的时候就我接孩子放学,为此我也和公司谈好了早下班的政策,用我平时的调休时间来抵扣或者按时间扣工资。对于爷爷决定和选择我从来没有过意见,我本就是比较要强的人,自己能做到的事很不喜欢找人帮忙。而且我也一直觉得老人帮忙带孩子是福气,不帮忙带是正常。而且我也比较享受自己为家庭为孩子做事的状态的。但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分工,我虽然不是被迫,但也算是牺牲了我一部分工作的前提下做的这样的分工,而且经常我也要带着电脑回来加班的。所以我如果不用早下班接孩子对我来说也是更好的一种选择。那么既然爷爷已经让我有了这样的牺牲,为什么又来干涉?
这个周一,我公司的事有点多,导致我一路紧赶慢赶卡着点到了学校门口,身上还背着重重的电脑包。接上孩子后,我们刚准备往家走,家长群中爷爷笑盈盈的跟我们打招呼,我不知道他也来接孩子了。这让我今天的早下班变得毫无意义。到家后,本以为爷爷来了,饭一定都准备好了,但他为了去接孩子,能早见到几分钟孩子,回来还要弄饭。我是真的觉得,他还不如在家帮孩子把饭做好,我们到家后孩子能先吃上饭,我的早下班也不至于显得那么没有意义。
当然,上述这些只是一些经常会让我觉得无语的众多的小事中的一件,恰巧它就发生在这周一,今天爷爷过来又做了一些以爱孩子为前提的让我无语的事,所以让我今天想起来一起说一说。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没看明白这和“偏心”有什么关系。但其实上面我对我公公的这些不满和内心的情绪,全部是一种“偏心”的表现。
因为,如果他做的这些所有的事情,换成是我父亲做的,我的心态呢?我还会有不满吗?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一下子就懂了…
如果你们懂了,说明你们也有一颗“偏心”。
为什么我对这位全心全意爱着我的孩子的老人这么苛刻呢?
我虽然充满了自责,但我却无法改变这里的“偏心”。
同样的“偏心”也出现在我身边的所有人的身上,每个人似乎都会偏爱家人、亲人、自己人。
上半年,我先生的弟弟和弟媳妇闹离婚。我先生的姑姑和姑父,我先生弟弟的父母痛诉了这个儿媳妇的各种不好,我先生全家也都为此义愤填膺,大骂儿媳妇及其全家人的不好。我先生自然也不例外,跟我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女方的问题,对此我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有点心寒。不能说我没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家人,我不偏爱这个弟弟,只能说他们偏爱的更多,而我作为这个弟弟的“嫂子”偏爱的少点罢了。而我的抵触和心寒出自于同样作为媳妇的女人的同理心。婚姻出现问题,肯定两个人都有责任,谁多谁少不好说,也没法说,但是说话的那一方肯定都有他的道理,看他愿意跟谁说,看你愿意听谁说罢了。
这里面都体现了“偏心”的关系。
我不能说“偏心”不好,也许正因为“偏心”反而让一家人更像一家人,让爱不需要原因,让付出不需要附加条件。
但我希望我们不偏爱的一方能认清双方之间的关系,保持大家都舒服的距离。各自安好,各自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