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周记:2025.11.10考公热,你要问对自己四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年,同学们朋友圈里都有考公倒计时的刷屏,考研教室里有很多刷行测的同学,考公考编的同学比考研的同学还刻苦努力。

一组组数据也在揭示当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态势,也在改写着就业升学的格局分布。

据统计,2026国考报名351.5万人,较去年激增26万,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考研报名人数却连续三年持续下滑——2024年减少36万,2025年减少50万。按照已公布报名人数的学校推测,2026年报考人数预计为330万人,跌幅15%。

到底是考研还是考公,这背后到底又要怎么样的考量和思考呢?

考公的职业规划当中,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和几位考公的同学做过一些交流,考公前可以问问自己四个问题。

首先得问问为什么考公?

答案基本上都是“我父母让我考的”“家里人觉得这个工作比较稳定”等等,认为考公能为个人和家庭赢得社会尊重,目的都是和职业稳定、薪资待遇有关。

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子女考上公务员也被视为一种“回报”和“安心”的选择。

尤其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考公可能被视为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途径。

很少有同学谈到为何要做公务员,在基层岗位中,公务员将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解决如推动乡村振兴、保障民生、执行政策等实际问题,能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考公的初心要矫正好,要问清自己。


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进行考公复习的?

答案要么是参加培训机构的突击辅导,集中培训,要么就是自己看书,不断地刷题,不断地背标准答案。

视野开阔是必须的,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要多多积累热点素材,如人民日报评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句,比如学习强国上面的知识点,新闻综评等,从材料中精准提炼关键词,尝试写一些小作文,多多练笔。

要建立错题本,不仅记录错题答案,更要标注错误原因,比如“公式记错”“材料理解偏差”“关键点没有找准”等等,定期回顾、复盘,避免重复犯错。

毕竟大部分考公的同学,都属于“跨专业”报考,原专业的知识相对来说用得少,更多的是法学类、经济类、管理类的知识,下功夫是必须的。


第三个问题,是否了解考公的竞争情况,对国考和省考有没有分析过?

我们一起看一看考公的招录比,就知道竞争有多么激烈。

2026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98:1,即近100人竞争1个岗位。

这是近10年来报录比最高的一年,主要原因是年龄限制放宽吸引更多人报考,而招录人数同比减少4%。

部分热门岗位竞争更为激烈,如瑞丽遣返中心执行队一级警长及以下岗位,竞争比高达6470:1。

这个赛道的竞争应该都是“卷王级”,能够脱颖而出的同学都需要持续发力,刻苦发力的。

先了解国考、省考的区别,结合自身专业、学历等筛选意向岗位,明确目标分数。


第四个问题,考公前你有没有一些学生干部的经历?

行测和申论是考公的两大核心,如果有学生干部的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在过往的学生活动策划、组织、管理、实施等过程当中有类似的经验,经历过才有发言权,仅仅靠“死记硬背”不一定能回答到关键点上。

如果家里有亲友在体制内工作,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能够从实际工作角度给与适当的建议。


诚然,考公并非唯一的人生道路,如若选择,就要下定决心,好好谋划,好好落实。

这四个问题,对考公的同学来说,要好好思考一番。

对许多人来说,考公是实现职业理想、社会价值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理性看待这份工作的责任与挑战,以平和的心态追求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