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职场打怪4式,经理之路不难!

在参加了一轮由JA(Junior Acheivement)新青年成就组织的职业体验日后,作为活动的企业导师后续收到了所带组同学们的一些积极的反馈,应同学们的要求将一些课上经验在更多的地方分享。让我再次提起搁置了十几年的笔,来总结和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来帮助那些和曾经在大学的我一直想,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得到的一些建议,权且称之为建议而以免被人诟病误导新人。

我曾经在大学里想过的事……

1.我学的专业未来是做什么的?

2.那么多的工作职位都是做什么的?

3.我还需要那些技能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4.我除了学业以外要考证书吗?需要参加什么额外的培训吗?

我在第一份工作中想过的事……

1.为什么工作里基本的一些要求,学校里没有教过?(第一次面对上万行的数据做数据透视表,做汇报)

2.领导要我做一个项目,项目是什么?怎么做项目?(第一次做项目协调人,还不是负责人)

3.第一次和工厂厂长和工厂管理层做汇报,一半老外,PPT 怎么做到简洁明了?(第一次外派回来总结)

4.第一次和供应商谈采购合同,对方会不会觉得自己不专业?(第一次买20万货值的五金件)

5.第N次怀疑自己的大学是不是白读了?

最终……

原来我一直在大学里,只不过是从学生的大学毕业进入职业和人生的大学。

在这里,也有专业课,选课,期中考和期末考。也需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

也需要培养主动学习和思考总结的能力,来让自己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高标准)

你可以宅在家里(曾经的宿舍)煲剧打游戏。亦或,看资本论,MBA案例,报一门外语或者PMP项目管理课程。(百度是你最好的老师)

总之,你的职业是你曾经选择的结果。当然每个人只要不为曾经的选择后悔就好……

一样面对大家。

首先,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你是选择“创业”还是“职业”?

若选择是创业,你可以继续读下去,至少每个人都会在创业中了解和体会职业。

若选择是职业,那你也可以读下去,让你客观看看职业这门新的专业所谓“混”的思路。

思维决定你的专注从而决定你所分配的时间,于此相等的是你得到的结果以及体现出你人生的单位效率。其实比你同年级优秀的人,他们只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换了一种思维和做事方式并且有自己的套路而已。

第一式,职场的“嫩”与“能”。

敕”本意为“把木杆插入土中,然后把小树苗与木杆捆绑在一起”。“女”和“敕”联合起来表示“需要大人呵护的小女”、“需要法定监护人管束的少女”。

这里的“木杆”和“呵护”很重要,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真正的师徒体系。而真正的能力和本事,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师傅给出标准,通过反复的带教和纠正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和调解反射将一个个知识从理论转化未实践再积累成经验再融汇贯通成属于自己的智慧。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力。

而实际中,每个职场人都在升迁的黑暗之路中胡乱抓把武器四处挥舞,拼杀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血路。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分享的更多的是“毒”鸡汤而并不是成体系的训练步骤,大到职业规划,小到如何做好基本的沟通和会议记录。如何“混”,步骤如何?没有人可以用一篇文章或者鸡汤让人从天上落到地上把鸡汤消化为自己的能力。

“让你看高手踢球,并且给你讲解一个高手的动作要领,你还是不会踢,为什么?”

一个高级技术工人和一个高级管理者的形成由什么不同嘛?答案是,没有。

简单套路为: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实施-记录-对比标准检查-再培训-再实施-再记录......所谓顶级的某某人或者者就是高标准,细计划,极自律,善总结,放得下,起得来。用时间成就自己。而第一步很重要,高标准。高标准中蕴含的智慧和方法论是提高人生时间效率的基本。有人问,去哪找?运用你能用的到的搜索引擎,图书等找出你能找得到的最高标准,然后不停迭代。比如供应链咨询,麦肯锡。影响力,骗子和传销(目的不是为了做坏事,而是了解本质,为什么那么简单的骗术还会有人上当,权当法制教育)

曾受一位领导也算师傅的影响,他曾经是是位欧洲俱乐部的足球运动员,因伤退役从事职业,现在已经成为某500强的高管。他对我的带教,让我悟出了其实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像运动员那样被训练出来,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小罗,但是至少也可以在欧洲前十豪门踢球。并在此思想的知道下,循序渐进,在一招一式中积累成长,阶段性的收获果实。不停的激励着自己向规划的方向前进,不停前进着。

这不是鸡汤,比如你让自己每天都比现在早起半个小时,运动30分钟...什么时间开始都不为晚,开始了至少你已经与众不同了些...不要随便的给自己订慢慢一页纸的计划,那等于放弃。量力而行。计划是阶段的,成效是延迟奖励,更多的要坚持,哪怕你坚持了一件小事,哪怕和你职业无关。

第二式,职场的"练"与“炼”。

“炼”,本意是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用心琢磨使精练,比喻下苦功以求其精。

在职场,甚至是学校的每一天,都要琢磨未来社会以及商业需要我做的基本的简单的每件事的本质。比如初级的图表数据分析,PPT等,要多看看MBA案例,基本的公司术语。看解释,看百度文库的实例。如果刚入职场,要多看看公司高层,中层亦或是麦肯锡,艾森哲等咨询公司的案例,比如公司内网上的搜索功能,你看看公司的财报,百度学习下基本术语等等。和学任何知识一样,看的多,模仿的多就慢慢的为自己所用。这个世界的知识没有所谓的发明,更多的是衍生和交汇。不要认为这是抄袭,其实人类的社会就是在互相抄袭中不停有新的衍生和交汇而不停发展。

那我们抄什么?

框架和逻辑。说简单点叫套路。和考试一样,凡事都有方法论和总结。比如Excel中的数据透视,会了就可以做很多报表和图表等等就不在此略过。

反复的“练”习是让自己能够将所练所得转化为自己的唯一,注意是唯一途径。不炼不练,那知识不属于你。缺一不可!

第三式,职场的“懂”与“动”

“董”本义为“待栽培的草,待移栽的草”。引申义为“在需要的地方安插亲信人员(起监察、督导的作用)”。“心”与“董”联合起来表示“心里面掌握着各方面的情况”、“心中有数”。

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仅仅停留在心中有数的层面。那么离最终的为己所用还差的很远。通常每个人经常用“看起来”去判断行还是不行。而不是用行“动”去真正的证实行还是不行。而导致自己永远的停留在简单信息层面。

第四式,职场的“昏”与“混”

“混”字本意搀杂在一起:混杂。混和。混同。混淆。混为一谈。

”混“得好通常是一种能力出众的体现,在每个人的意识范畴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成就,混得出色,这样才会有面子,值得别人的尊敬。

可是,现实终究会与个人的想法有很大的区别。你想混得好,什么样的人混的好?你的知识体系可以支撑到你能和专业的人聊的来他专业的基本知识,更能聊的来非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那样你事事可以关心到别人,也事事可以让别人侧目。有了被别人利用的价值点越多,你越与众不同,你的机会就永远比被人多。

所谓明势,取道,优术。“昏”到看不清大势而混日子,辛勤的在错误的方向上耕耘着,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人为你买单。抱怨着薪水,迁怒于家人和朋友,废寝积食的油腻的活着。让思想慢慢毒化蚕食你的青春。

下篇文章,让我们从一个杜撰的生活常见的例子,让你了解….

1.模糊的专业知识结构雏形。

2.职业的感觉。

3.如何”化简为繁”

4.最后”化繁为简”

在案例后续随后的基础篇内将分享-

1.自我评估-现在的我对于高标准到底算啥水平?

2.如何做基本沟通和反馈-说句话都有方法论?

3.如何主持会议-开个茶话会嘛,何必那么严肃呢?

4.领导团队-振臂一呼,环顾四周,没人?

5.项目管理-别了吧,那么高大上,能说的简单点嘛?

飞跃篇-先不告诉你...

探索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