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质人”

说起起养育孩子,像咱们父母对我们,不管是金钱还是情感的付出,都是觉得当然应该并且要竭尽全力,吃的穿的用的, 都要最好的,只要自己能负担,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上好学校,长大了还要帮忙找工作,找对象,买房子,带孙子……相对应的,父母对我们也是有所期待的:要争气,不管啥时候,都不要让他们在亲戚朋友圈子里丢人。父母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我为你牺牲这么多,还不是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很多矛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作者冰心奖得主黄静洁女士用自己18年来在中国美国两地养育孩子的经验,和10来年和大量年轻父母探讨育儿的体悟,写下了这本《父母的格局》。这本书主要探讨养育观和亲子关系。

一:“养育格局”是什么?

这本书的切入点和很多育儿书不同,很多教养书更多地教我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它们也是很好的,而这本书,拔高了一个层面,让我们看到更高更远。

书里说“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视野需要我们攀上高山,然后把肩膀让给孩子,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胸怀就是包容,它能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理想就是抱负,理想很单薄的时候,就像一双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而有深度的理想能够让孩子不止看到眼前,还可以看到山川河流、天空大海。”

《孙子兵法》有句经典语录: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然后求胜。

什么意思呢,就说能取得胜利的人,往往都是准备充分的人。他们对情况完全了解、认为自己能胜的时候才会决定作战;而失败者往往是战前没有准备,战争开始了,他们才谋划要怎样取胜。

怎么带孩子是战术,而如何看待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才是战略。一定要选正确的事,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那件正确的事。

二:空杯思维:父母其实不懂孩子

开篇作者讲了一个自己孩子的故事:在幼儿园入学的时候,校长告诉她,她儿子观察力特别强。她觉得很诧异,因为这是她根本没留意的一个点。由此引发了她的思考:我们第一次当父母,孩子第一次当孩子,我们并非天然互相了解和理解的。既然不是天然懂孩子,就应该更谦逊,保持空杯心态,保持学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和我们是彼此的老师。

比如在择校这种对孩子来说比较重大的决策,作者认为说,最好的选项其实就是孩子自己天性的选择。她讲了三个例子,一个是自己的大儿子,一个是她的邻居家的女儿,一个是另一个上海的家庭的孩子。邻居家的女孩和她的儿子选择了不同的学校,理由是相同的,女孩是因为那所学校很小,而她自己的儿子不选择这所学校也是因为他太小了。两个孩子的选择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无关对错,后来成长过程也非常顺利。上海的这个家庭里的小姑娘,小时候成绩很好,性格也很好,小升初的时候,一所外语学校和一所重点班同时录取她,她自己更喜欢外语,但家里的大人,尤其是作为数学特级教师的奶奶认为她应该成为一个学霸,就送她进了重点班。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本来阳光灿烂的小姑娘,变成了垫底的差生,偏科严重,而最差的居然是数学。奶奶尤其接受不了,对孩子抱怨、责骂,甚至辱骂,而孩子的成绩一点也没有起色。孩子和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渐行渐远。

这里面最大的差别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不同,有没有看到孩子自己的感受。孩子人生的起点其实不是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儿,也不是父母的财富地位,而是藏在每个原生家庭的氛围当中。

如果孩子选择真的错了怎么办?

其实别说择校这种大事了,有时候连穿什么花色的衣服这种小事,我们都不容易允许孩子自己选。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做选择,有一个潜在的心思,就是我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也不相信他们会自我要求。其实小看了孩子,高看了自己。

试错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就算孩子真的错了,就一定需要立马纠正吗?让孩子在错误里待一会儿,是一箭双雕的事儿。首先,它能培养孩子思维的主动性。如果永远有父母做救火队员,孩子永远都不会觉得犯错是什么大事儿,他体会不到自己成绩的喜悦,也不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代价。这就是我们上本书里说到的,得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而不是消极后果。每个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长大必须付出犯错的代价。其次,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建立信任和稳固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机。“假如把错误比作一条黑暗的走廊,父母可以让孩子暂时留在这里,一边为孩子点上一盏温暖的灯,观望着,等待孩子走过黑暗,回到我们身边。”不需要讲太多道理,事情本身能够带给孩子你想说的那些信息。

试错是必须的,否则,小时候没有被允许的,他长大可能还会试。有些错误,长大以后再犯的代价就不是一句知错能改能够兜回来的了。

平时我们怎么做?

这里有一份信任清单,大家可以审视一下自己:

装装傻

装点笨

装慢点儿

装没看见。


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我一般不会问她今天学了啥,我就问她有没有啥好玩儿的事儿啊,提一些笨笨的问题,我女儿喜欢给我讲她跟她朋友又做了什么游戏,谁扮演什么,比如她扮演什么恐龙,我就问她这是什么恐龙呀,我都没听说过,她就说你笨妈妈,这个是什么什么,我说你太厉害了,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她就很嘚瑟,说她是从什么什么科普里面学来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对孩子了解得更多,对他们的信任也会更大。

父母包办孩子的生活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一定要有放手的勇气,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程度决定了孩子能力的大小。

三: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在讨论如何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可能被同事朋友,甚至教育广告投射了很多片段信息,看看最近爆火的《小舍得》,内卷逼垮了大人搞疯了孩子,人人盯着成绩,但最终教育的目的走向哪里,大家真的思考过吗?

如今的世界第一高楼是迪拜的哈利法塔。这座高塔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连开发商也不知道到底要建多高,目标只有一个,这将是世界第一。设计方在大楼底座上下了巨大的功夫,保证可以在承载100W顿以上的重量,现在建到828米,也只用了50W吨,如果乐意,还可以继续往上建。

我们培养孩子,也像建筑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四:名校思维:培养“优质人”而不是“高分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满 其实,作为父母,他们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并不是所有孩子天生就是学霸,学霸占得比列少之又少。 我们中...
    满1018阅读 197评论 0 1
  • 很多人会把工作中的成长和发展,归结于能力。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力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真正决定两个人之间差距的,...
    小骏说说阅读 200评论 0 0
  • 管理篇:曾国藩培养人才方面、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用? 一、曾国藩一生对人才问题非常重视,他认为这是天下兴衰的关键:“...
    沫沿阅读 2,243评论 0 8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5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3评论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