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不干渴?来家里喝喝吧。”这是这次去莱芜做sgss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热情的莱芜人带着莱芜味说的。
回济南三天了,生活回到了正轨,还是时不时想起这半个多月的经历,于是决定以流水账的形式写一篇日记,表达心中的感想。
8月13日,组长和绘图员参加项目开幕式和绘图培训,给我们培训的是人大的一位非常奈斯的老师,系统介绍了地图抽样法的具体操作,那一天我才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需要做什么,才知道这个活动的宗旨是什么,而这些跟我想去体验的东西是那么契合。挑战接踵而至,老师讲完理论后需要自己消化,继而我们在学校附近画图,实战了两天,之后我们队和另外两个队又一起去长清试调研了两天,那两个队的队员全是学长学姐,所以我带着两个16级的小鲜肉,自然处处收到照顾。所以说试调研期间也只是试着尝了尝这个活动的辛劳,8月13号到达莱芜,才是最终挑战的开始。
8月14日,我们去了莱芜第一站,石棚村,村委会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底图,我们只能全靠自己了,幸运的是村委会的人非常热情,带我们走了边界,剩下的三个村村委会都没有答应带我们走边界。那几天又热又晒,而我觉得任务艰巨,就把时间安排的很紧凑,顶着大太阳照样干活,晚上熬到半夜,两天就搞完了一个村。那个村没有像样的吃饭的地方,但是小卖部大叔可以给我们炒菜,水泥地上放一张古旧的小木桌,坐着马扎,情景犹如《变形计》队员们刚去就做了高强度的工作,都很累,能看出他们也有小脾气了,看着她们被村里的蚊子咬的满腿是包,真的很心疼,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我也适当的放缓了一些。
去的第二个村是一个拆迁村,村子旁边就是莱芜电厂,附近的大烟囱一刻不停的冒着烟,那里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怨声载道了,村委会的人戒心也很重,环境污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后续我们的访问员去做问卷调查,困难重重,几乎全部拒访,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村。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影响,真的是很深刻的,一想到全国各地现在还有那么多居民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就会觉得产业结构改革、环境治理是一件多么重要又多么难办的事,而个人的力量又是多么的渺小。
第三个村是一个贫困村,在山脚下。每天我们要在城里坐一个多小时公交到镇上,再打车去村里,村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不是水泥路,村里人的总体生活条件也在小康水平之下。但我觉得这个村是我们画的最成功的一个,我和另一个员各自画了一份分图,每个队员都全力以赴,访问员去做的时候也比较顺利。
第四个村比第三个离城里更远,村里连面包都没得卖,我们每天早晨买包子或者肉夹馍,带着,中午在村里吃,吃完继续干活。还有给我触动很大的是村里的孩子,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更为明显,农村的孩子显然在很多方面会落后于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对苦难的理解更加深刻。从社会角度出发,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永远存在,我们说的全面小康的目标,不是消灭差距,而是尽量缩小差距,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让农村的孩子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
31号,我们绘图员成功地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一号,访问员也完成了工作,大家相继返回。虽然是同一个团队的成员,但大家在参加这个活动前并不都是彼此熟知的,有的队员是临时加派到我们队的,不是同一个学院的。相聚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在这个活动中很欣慰看到大家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勇敢承担,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了朋友。最后说拜拜的时候有人充满了不舍,这份一起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值得所有人铭记。
在这次活动中相信大家也都磨了性子,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接受了很多误解与偏见,学会了忍耐,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也一定程度提高了自信心。当初看起来那么难的任务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每个坚持下来的队员都很棒,“调研山东”成为每个队员大学生活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不管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心酸流泪,我相信之后的日子回想起来都会心中都会充满感激,因为我们在正好的时光里,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