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村里,人人都羡慕地瓜汤家两口子,俩人无论去哪都离不开半步,如影随形,从来都听不到夫妻相互指责。以前的农村人多少有点保守,不太习惯他们夫妻那种紧随其后的情景。单独有那么一对,似乎很别扭。很多人喜欢拿他俩开涮,下辈子也摘不开,没见过比他俩再恩爱的了。他俩也听不出好话歹话的。
地瓜汤这人呢,有点二货兮兮的,其实也不懂什么叫恩爱,也没有要好的朋友,也就他老婆不嫌弃他,出门习惯有个伴似乎壮胆显威风。说他傻吧,吃亏的事不干,也不是多勤快。说他正常吧,有时候说句话也不考虑深浅,没有他兄弟们那么勤奋上进,不过人家日子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的,吃的穿得也不好,就是粗茶淡饭,毕竟经济实力在那里摆着。但夫妻俩成天不忧不愁地干点就行,够吃就行。她老婆也是那样的,从来不知道管男人。反正两口子半斤对八两,每天都是憨吃楞喝多睡觉,一切事情不知道。一对小五百。村子里的很多老爷们,被老婆骂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时候,都气得诅咒自己家的娘们,要是像地瓜汤老婆那样半傻就好了,自己也有福气了。
其他夫妻都拼命地想着给孩子挣钱买房娶娘子。地瓜汤夫妻呢,每天吃饱饭算数,什么都不考虑,也不知道三纲五常地教育子女。也不知道好吃的给孩子,大人们吃点下脚料。也不知道叮嘱子女啥该干,啥不能干。完全是粗放经营,同吃同乐。一儿一女也跟着穷乐呵。可是傻人有傻福,后来子女特别争气,俩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性格脾气特别好,女儿结婚后和老公开了个大板材厂,特别和气,不笑不说话,声音红红火火的。地瓜汤两口子根本不用操心,其实也不知道操心。女儿越大越懂事,还想着一有空就给父母送点他们爱吃的。儿子呢,还争气,十二岁就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去了临沂,反正父母也不知道多阻拦。由于性格好,抗挫能力又强,不知道发愁是咋回事,能说会道地做起了销售,老板想留住他,不到20岁就动员他买了房子,还把自己家的亲侄女介绍给了地瓜汤他儿子。快结婚的时候,儿子还给父母又买了一套房子,想着父母老了,自己也方便照顾。现在他儿子的建材生意,做得数一数二的。有时间还会带着父母出去看景,怕父母在家里寂寞,跟着儿子去了很多地方。在孩子心目中,谁也不如地瓜汤夫妻俩好,从来没打过他们。
再说说村里很多精猴子家长们,对自己都斤斤计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其所有,卯足劲地想着儿子。和地瓜汤家子女差不多大的呢,父母帮忙房子也有了,娘子也有了,但是因为都是娇生惯养的,连点家务都不愿多干的年轻夫妻,还是样样啃老。还有的父母把儿子媳妇和孙子全都养着不说,还着急孙子的房子和读书,只要活着就没完没了,累得紧贴的黑皮里,青筋暴起,大大的眼睛毫无神韵,如死鱼眼一般。我们那边私人小厂子多,七八十岁的,只要能站的住的,都在厂子里干着非常重的体力活。年轻的干正事的不多,都当成“富二代”在养着。
地瓜汤两口子才50来岁和自由散漫的年轻人差不多,想干了就去厂子里干干,不想干就赶四集,东看看,西买买,再吃吃。无忧无虑,种种田,神仙一般。谁也不嫌弃谁,天底下没有那么合适的一对了。走个亲戚,串个门,俩人必定出双入对。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对二货夫妻,咋生的孩子就那么聪明争气呢?俩孩子连个初中都没上囫囵,不想上就辍学了,父母不知道管教,但是个个都有出息还特别孝顺,根本不像其他人家孩子那样需要啃老。
孩子都聪明能干说来话长,其实地瓜汤他老婆,那时候是亲戚介绍的,长得高挑白净,聪明能干。地瓜汤呢,长得也不丑,八十年代初的农村相亲,多是交换相片的形式。黑白照片一交换,看看脸,父母点个头,再换个手绢,婚事就敲定了。地瓜汤呢,真是好命,娶了个心灵手巧、如花似玉的漂亮媳妇。媳妇刚进门几天,村里的老爷们个个都垂涎三尺,都觉得这娘们跟着地瓜汤真是废了,都虎视眈眈地想着伺机行动。
这女人渐渐发现地瓜汤做事那是笨手笨脚的,吃饭干活也不知道顾父母和兄弟姐妹,属机器人的,搏一搏,转一转,没点眼力劲。人还是相片上的那个人,可是太不活络了。和人家男人差的不是一点点。这媳妇在娘家可是个卖卖人,喜欢骑着自行车赶四集卖东西。她想通过努力把丈夫带动起来,指挥着地瓜汤干这干那的,可是地瓜汤可是个随性情干事的家伙,起初几次还听,可是没几天就原型毕露了,自由散漫惯了,也干啥都干不好,老婆的话不好使。老婆是气得干鼓肚,这个日子可怎么过呀?怎么找了这么个蠢货,地瓜汤就是头死猪不怕开水烫,扶不起的阿斗。媳妇实在忍无可忍了,于是战火连天开始了,天天大吵大闹,而地瓜汤那原产的节奏该怎样还是怎么样。村里的二喜是最聪明的了,他趁机钻了缝子,没多久就博得了那女人的芳心,准备带女人远走高飞。这天赐良缘,女人岂能错过。和二喜展开了计划。女人先走,去二喜远房亲戚家里等着。过几天二喜在村子里听听动静,然后再一起私奔。
她按计划周密地进行着。一天夜里,有点微弱的月光,她趁着地瓜汤一家呼呼大睡的时候,小心地推开门,扛着自行车,提着鞋子,悄手悄脚地走出家门,喘了一大口粗气,登上鞋子,跳上自行车,飞奔南大路。很快就骑到了村南头的桥上,哗啦啦的流水,在这黑夜里,显得更加躁耳。
我村和邻村的交界处这个桥呢,不是直的,因为是地形所迫,所以造桥时就只好造了个不规则的S型,外加一点坡度,桥不太高,也没设什么桥栏杆,农村人那种糊弄本事,到处可见。我们周遭的人都知道它的脾性,过桥时特别注意,但是很多外地人骑车经过时就不太容易把握,尤其是夜里难免会出点意外。地瓜汤老婆呢,对这桥是既不陌生也算不上太熟,经过这里时,哗哗的流水声,让她更加心惊胆战,她满脑子里都想着快点逃远,生怕婆家人追上这辈子就彻底完蛋了。于是到了桥上她使劲地蹬自行车。由于恐慌,她踩车蹬子时用劲过猛,连人带车哐当一声惨叫,重重地摔到桥下的河里,不省人事了。
幸运的是,外地夜里运煤赶路的人经过时刚好听到了,运煤的人跑到村头大喊:“快起来,有人掉桥下了!”二喜一听到喊声,捂头大哭起来,这一夜他根本没睡,也没敢出门,知道这下子彻底完蛋了。大家陆陆续续地穿衣服,打着手灯去,把人捞上来一看是地瓜汤他老婆,地瓜汤还在做梦来,被人家一叫醒,才知道,这下子要出大事了,勤快了一回,使着蛮劲,和父亲一起用手推车推到镇上的医院里,医院给包扎好才天亮,可是女人还是没唤醒,医生赶紧打发他们转院去了县医院。好在这女人年轻,几天后醒过来,大脑多少有点小损伤,前面发生的事也记不起来了,两三个月后就可以出了院。不过这女人像换了个人,看人的目光总之有点直愣愣的,反应似乎也有点迟钝。不过和男人关系缓和了,不会大吵大闹了,顺从地跟着男人。他俩之间领导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成了地瓜汤的了。地瓜汤这人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干,他可不会多指责女人。后来这日子就顺理成章地过成了奇迹。有了一对儿女,每天无忧无虑的,形影不离的俩人,虽然也听不到甜言蜜语,浓情蜜意,但是就是俩人不吵不闹,如影随形的,好像谁都离不开谁。
早些年村子里的男人对媳妇恨得咬牙切齿时就会诅咒,臭女人要是到桥上摔一下和地瓜汤他老婆那样就好了。自己要是有地瓜汤那福气就好了。
现在,我们那周遭的街坊邻居很少听到有夫妻大吵大闹的,有些观念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 ,有个大事小事的,也喜欢商量着来,夫妻同心,黄土变金。一个学十个,十个传百个。大家心里不说,似乎都变得越来越聪明了,都默默地以地瓜汤家两口子为榜样,夫妻腻在一起好像是很自然的事,并且那样看上去确实好看。更可喜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学起了新形势,去个菜园子摘个菜都喜欢和老伴一起,说起来就是老伴岁数大了,一个人去怕不放心,就离家门口几十米的地方还不放心呢,自己也同样不年轻呀,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幸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