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究竟是否有他命中注定的职业,也就是具备做某一份工作的“天分”。适合,在我看来也就是工作内容与个人的禀赋、性格十分匹配,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我为什么会思考这个问题呢?因为,在我的工作中,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而曾经也有一个很流行的辩论赛辩题,大概意思是:正方认为,人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不要总想着适合;反方认为,人应该努力寻找自己适合的工作,这样才能利用爱好放大自己的努力,事半功倍。
所以,今天我很想让自己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着实比较宏大,大到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思考得未必周全,只想让自己的思考更加丰满。
说到职业发展中的适合,我难免会联想到自己过往的一些成功经历,来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些优势,也根据失败的经历来认识自己的短板。
成功案例:“头20年做学生的经历,其实我只有一个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安排好学习的节奏,听老师的话,每天都学,仅此而已。不管是高考,研究生考试,研究生毕业设计等,在经历大考时,我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只是过往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成就,让我觉得学习有意思,持续在做而已。”
失败案例:不胜枚举,不会画画,轮滑半途而废,乒乓球不精通,羽毛球也好久没打了。
接下来,基于成功经验,反问自己:我适合学习吗?我足够聪明吗?我究竟有没有天分?
回答:我绝对不是最聪敏的,年级第一的学霸我总是难以望其项背,同时,我也绝对不笨,从成绩来看,我可以排到班级前五,所以,从结果来看,我有一些学习的天分,和别人学习相同的时间,我可以做到上游水平。
不过,在这里必须声明,我很可能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后视偏差,在这种逻辑错误下,我容易得出“事后诸葛亮”的结论。学习的天分,其实需要很多外界因素的呵护,比如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家长的鼓励,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基于失败经验,我再问自己,我学不会是天分不够吗?还是只是因为没有受到正确的指导,练习足够的时间呢?
回答:除非我要挑战世界极限水平,否则,我学会一项技能不是难事,学到让生活丰富多彩,远远到不了拼天分的时候,只看你想不想学这个技能。
从设问,到回答,再到反思。我觉得“天分”这个东西,客观存在,但是一方面,它难以量化,另一方面,世上很多事情,远远到不了需要你拼天分的时候。
所以,在敬畏天分的同时,更要相信实实在在的付出,付出后的回报,以及收获回报后的再努力,形成一个正循环。
似乎,我没有得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因为,一方面,我承认了天分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也肯定了付出的必要性。
回到文章一开始的问题,“究竟有没有一个人天生适合的工作”。结合我对天分和付出的认识,试着回答一下——
有!但是:
1、你一下子就找到的概率比较低;
2、即便适合,你不努力,也不会知道这是适合你的工作,因为人就是有“后视偏差”的物种,得到了反馈,才会修正之前的认知;
3、当下即道场,勤奋才是你最该有的天分,也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天分。因为人天性懒惰,如果我能做到勤奋,那么我就可以在天分相当的前提下,拥有护城河。那么,天分不想当的话呢?天分高了当然好,天分低了呢?——那就更加勤奋,废话要少,因为你根本没有权利矫情,不如人就要比人勤奋。
我知道,时下有很多“选择大于努力”的论述,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也对,但是,选择之后不还是要勤奋吗,所以,别试图为自己开脱,呵护好自己的这点天分——勤奋。